近年来,老年人“吊颈健身”走红网络。就在上个月,一位50多岁的男子在模仿网络视频进行“吊颈健身”时不幸身亡。这也再次引发对这种运动方式的讨论。什么是“吊颈健身”?真的能治疗颈椎病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吊颈健身”是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它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风险。具体来说,人们将一个所谓的“颈椎牵引器”固定在高处,比如树枝或健身器材上,然后将头部悬挂其中,身体随着绳索摆动。这种方式被一些人认为可以缓解颈肩疼痛,甚至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吊颈健身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应该是有医生给病人推荐了。因为在颈椎病的治疗里,有这种“悬吊牵引”治疗。但是悬吊牵引的重量是有限的,就是几公斤,而不是说像在公园里头看这种、完全把自己体重加上了,这时候就是比较危险的。 “吊颈”不当严重者或高位截瘫甚至致命 虽然“吊颈健身”在某些方面模仿了医学上的颈椎牵引治疗,但它与临床治疗有着本质的区别。盲目“吊颈
发布时间:2024-06-30
皮肤病种类比较多,一些皮肤病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可能引发瘙痒、疼痛等不适。在不少人中,流传着补钙治疗皮肤病的说法。那么,补钙真的能够治疗皮肤病吗?
发布时间:2024-06-30
高血压,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却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都会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高血压,学习如何预防和控制它,共同守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30
夏日炎炎,阳光炽热,不少人在享受阳光浴时不慎让皮肤遭受了晒伤之苦。晒伤不仅会带来疼痛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那么,当皮肤不小心被晒伤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发布时间:2024-06-29
立夏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立夏前后,岭南地区气温升高,雷雨增多,正式进入夏季,而我国北方地区多为“万紫千红”的暮春时节。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夏在五行中属火,五脏应心,所谓春夏养阳,故立夏养生重在对心阳的养护。 夜卧早起,宜适当午睡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夏季时候,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可以比春季稍晚一些,早上早一点起床,以充实阳气。 同时,因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加之夏季气候炎热,汗出过多,午后容易出现疲乏困顿的现象,故建议坚持午睡以补充精力。研究表明,午睡可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般午睡时间建议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不宜过长。 饮食清淡,勿贪凉饮冷 立夏以后,肝气渐弱,心气开始生发,“心主夏,
发布时间:2024-06-29
高温湿热环境下,市民多见脾胃湿热、瘀滞,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是常态,因此健脾祛湿的中药方、药膳方是市民整个夏季的常用方,陈皮是其中常见一物。不过,中医医生提醒,橘皮不等于陈皮,更不适宜在家自制陈皮。陈皮也要在中医师和中药师的辨证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不是“随便泡就行”,否则,“养生水”易变“伤身水”。 中医临床上,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病症常用的药物,可治疗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疾病。对寒湿阻滞中焦者,较为适宜。治湿痰咳嗽,常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 陈皮泡水“2要3不要” 陈皮泡水喝牢记“2要3不要”:泡水前要清洗干净;经过晒制,水分已被大量蒸发,加上陈皮质地硬,要用开水冲泡;每次服用量不要过多;不要自制陈皮;不要用鲜橘皮替代
发布时间:2024-06-29
睡眠质量差,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以下是一些安全且实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28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身体的关爱。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骨骼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拥有强健的体魄,我们要戒掉那些伤害骨头的坏习惯,给骨头“加把劲”。 一、久坐不动 现代办公环境中,很多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更会让骨骼承受巨大的压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使骨骼和关节变得僵硬,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因此,我们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走动一下,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以缓解骨骼的压力。 二、饮食不均衡 骨骼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缺乏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同时,过量的糖分和脂肪摄入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影响骨骼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同时,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三、缺乏运动 运动是
发布时间:2024-06-28
夏季,气温高升,人体容易出汗并流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防暑功效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在选择食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适量食用。
发布时间:2024-06-28
胃寒是中医的概念,一般都由于长期吃生冷食物,有或者长期不按时吃饭引发的,出现胃寒的表现多体现在对生冷食物的耐受能力越来越差,吃了寒凉的食物就感觉胃不舒服,比如胃胀、恶心、胃痛等等,胃寒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胃部得到温暖,这些不舒服的表现就会减轻,比如热敷一下、喝点温水又或者按揉胃脘,就会感觉舒服很多; 胃寒是分为虚寒和实寒两个表现,胃的实寒通常表现在天气变冷,腹部保暖不及时,又或者吃了比较寒凉的食物,胃部不舒服很快出现,来势汹汹,急性发作,表现剧烈;胃的虚寒往往都是出现在体质比较弱又或者久病虚弱的人,它的特征就是反反复复,很难断根;调理胃寒,当然就是要暖胃散寒了,现在天气暖了,正式调理胃寒的好时机,这里向大家分享2个小方法,作用很好: 1,良姜粥, 高良姜15克,粳米150克;做法:先将高良姜研成粉,然后加3碗水,煎煮至2碗,去渣取汁,后将煮好的汁、粳米一起煮粥即可。
发布时间: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