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过“不知不觉吃太饱”的经历?经常吃太多,到底会让身体发生什么变化呢? 吃太饱,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转 吃下去太多东西,直接的影响就是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的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间接的影响是,吃下太多东西,身体多个消化器官都不得不超负荷运转。 首先是胃,被撑大不说,还得分泌大量的胃液来消化食物。被撑大的胃,加上过多的胃液,很可能影响到食管下端的开关,从而导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也就是常说的“烧心”。 其次是胰腺和肝脏,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消化酶和胆汁来促进这些食物的消化。 然后是肠道,不仅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还不得不去吸收过量的营养。肠道菌群也得加大工作量去消化食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吃了过多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之后,会增加悲伤、紧张和烦恼的情绪。 这些变化通通都可能会影响到睡眠。有些食物在餐
发布时间:2024-05-16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在肝硬化的过程中,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肝细胞被弥漫性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结节和假小叶。这会导致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
发布时间:2024-05-16
脚气,也称为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疾病,通常由皮肤癣菌引起。治疗脚气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脚部卫生到合理使用药物,缺一不可。
发布时间:2024-05-15
血栓,这个看似遥远的医学名词,实际上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一旦血栓形成,就可能阻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令人惊讶的是,当体内存在血栓时,腿部往往是先发出预警信号的部位。
发布时间:2024-05-15
2024年5月15日是第31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也是全国普及食盐加碘30年,今年宣传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发布时间:2024-05-15
初夏时节食物中毒高发警惕常见致病菌 立夏已过,多地气温冲上30℃,各种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若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于食物中毒,它特指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的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常见于潮湿高温季节。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比较常见。 北京疾控中心提醒,这些食源性致病菌就藏在人们常吃的海鲜、肉蛋奶等食品中。 副溶血弧菌:海鲜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表现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次数不多)、腹痛,主要特点是在脐周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常呈水样便,有些出现低热。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沙门氏菌:肉蛋奶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感染沙门氏菌的病人会出现腹痛、腹泻(黄绿
发布时间:2024-05-15
你是否曾经忽视过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口腔不仅是我们品味美食的门户,更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然而,你知道吗?许多关于口腔健康的秘密可能就隐藏在你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
发布时间:2024-05-15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吸管,又成了很多人的“佳上班搭子”。一方面,用吸管一杯冰爽饮品,简直是一天中快乐的时光,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信奉用吸管喝水,能让人喝更多的水,满足一天所需要摄入的喝水量。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从健康角度,其实不建议大家长期用吸管喝水,尤其是这两类人! 1、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阻肺患者 用吸管喝水对于正常人而言没有问题,但对于有吞咽困难的人来说,则极易引发咳呛。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发生吞咽困难。由于老年人的神经反射活动下降,导致吞咽肌群不协调,在进食水时,极易呛入呼吸道。如果使用吸管喝水,常常会因进水速度难以控制,致使咳呛。 尤其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肺功能的下降会导致其肌肉力量变差,影响吞咽肌肉的收缩力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使得食物不能通过食道进入胃里,而是跑到了气管里,出现吞咽障碍的几率较大。 2、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 长期使用吸管喝水,有可能导
发布时间:2024-05-14
幽门螺杆菌,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菌,能够在人体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存活,其螺旋形结构和微厌氧的特性使得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影响消化系统,还可能对整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发布时间:2024-05-1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胆固醇升高的问题。胆固醇过高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然而,面对胆固醇升高的情况,我们不必过于恐慌。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血脂水平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发布时间: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