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急性外伤引起的关节痛,较轻者应关节制动,并外用膏药、药物等治疗,较重者医院就诊。 2. 对于慢性外伤、细菌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关节痛,建议医院就诊。 3. 对于代谢性骨病引起的关节痛,如维生素 D 缺乏所致的关节痛,补充维生素 D,同时多晒太阳。若为消化不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建议医院就诊。
发布时间:2022-12-02
对于骨关节病引起的关节痛,平时应注意病变关节的保暖,并注意按摩和热敷,避免病变关节的过度劳累,如尽量不做劳损膝关节的下蹲运动,身体肥胖者应减肥,体育锻炼应适度,避免过量。对于关节有益的运动有散步、游泳、抗阻力训练、非负重的关节屈伸运动等,应避免的运动有爬楼梯、爬山、下蹲起立等。
发布时间:2022-12-02
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起病急,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以膝、踝、肩和髋关节多见。 病变关节表现红肿热痛,为游走性,肿胀时间短、消失快,常 1~6 周内自然消肿,不遗留关节僵直和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手中指指间关节首先出现疼痛,继而出现其他指间关节和腕关节的肿胀疼痛。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常为对称性。病变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多表现为晨僵(即有僵硬感,早晨比较明显)。可伴全身发热,晚期常出现关节畸形。
发布时间:2022-12-02
每年的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据悉,“心梗救治日”定在这个日子,是希望大家能牢记两个“120”: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大大降低心梗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我国90%的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症状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其他常见症状有大汗、乏力、恶心、呼吸短促、肩颈部放射性疼痛、心悸及胃部不适或疼痛,0.2%的患者无急性症状。临床上也会出现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牵涉痛,疼痛会放射至左上肢、上颌部、背部及上腹部等非典型部位,仍需要高度警惕。心梗患者的抢救需要医患协同闯过“三道关”。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及上述不典型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急救药物(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如症状仍不缓解,每隔5至10分钟重复服用1次,含服3次。第二道关,如果含服药物后
发布时间:2022-12-02
保证食物多样 疫情期间应保证食物品种多样,建议平均每天摄入食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做到餐餐有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经常搭配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保证鱼、禽、瘦肉和蛋摄入充足且不过量。优选水产品和禽肉,其次是瘦畜肉。餐餐要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至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每天吃半斤左右的新鲜水果,喝300克牛奶或吃相当量的奶制品。经常吃大豆及豆制品和菌藻类食物。 合理安排三餐 要保证三餐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要每天吃早餐,早餐应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果蔬类中的三类及以上。午餐要吃饱吃好,晚餐要清淡一些。早餐、午餐、晚餐提供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至30%、30%至40%、30%至35%。 选择健康零食 可以选择健康零食作为正餐的补充,如奶和奶制品、水果、坚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少吃辣条、甜点、薯片、油炸食品等高盐、高糖、高油的零食。
发布时间:2022-12-02
1.温服:很多中药都是和温服的,中药煎好以后放置一会,等到不冷不热的时候喝。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如果患上的伤风感冒的疾病,建议可以趁热吃中药,这样体内的汗液才会挥发的,驱寒通经脉的药物也是这样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2-12-02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均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缓解。药物治疗主要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迅速有效控制高血糖,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生活中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那么,胰岛素会不会导致成瘾?
发布时间:2022-12-02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药性。而温和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兰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面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发布时间:2022-12-02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 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个办法,至今沿用,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推论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起初是由口尝而得,所以习惯上都是按照这个认识过程,先标味后标性。古时不能从化学成分方面来解释药物的滋味,但是很重视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从实践中探索其客观规律。 但是从部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关系获得的初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合现象,口尝的滋味不足以说明或概括更多药物的医疗作用,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味的概念,也就发展成为实际表示药物性能的标志之一,而不仅仅表示真实的滋味了。
发布时间:2022-12-02
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治疗作用,乃是因为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现代我们知道这是基于各种药物所含有的某些活性物质及其相应的若干药理作用。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主要有性、味、作用部位(归经)、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补和泻及有毒、无毒等,统称为药物的性能。 药物性能的认识和论定,是在长期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的各种医疗作用加以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并以阴阳、脏腑、经络、治疗法则等医学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