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吴女士身上频繁出现腹痛症状,她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所致,没有太当回事。现想着自己还年轻,平常虽然不控制饮食,但一直有运动、多喝水的好习惯,身体不会有问题。 每次出现腹痛就自己吃些助消化的药,忍忍就过去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身上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这才让她引起重视去了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肠道内存在异常病灶,病理活检为肠癌。 这个结果令她措手不及,怎么好好的会得肠癌呢? 一、肠癌是“吃”出来的?这个“肠癌大户”比烟酒还毒!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人群身上较为高发,但近年来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年龄<50岁的人群肠癌发病率在逐渐上升,2014年的占比达到了12。2%。预计到2030年,美国20~34岁年龄段的人群肠癌发病率将增加90%,直肠癌发病率将增加124%。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发布时间:2024-06-06
老胃病也就是慢性胃炎,发病率极高,主要表现为胃部疼痛和烧心感。尤其是吃太多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饮用含糖饮料后,会诱发或加重胃病。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做到以下几点能减少老胃病发生。 老胃病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1、适当吃杂粮 粗杂粮没有经过精加工,营养素密度较高,能促使肠胃修复。若经常出现胀气,那么应选择易于消化的杂粮,比如燕麦片、小米或糙米等;如果消化能力较差,应循序渐进的原则吃杂粮,先少量吃,等身体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量,比如先添加主食的1/10,在逐步过渡到1/5~1/3。另外,吃杂粮前应提前放在水中浸泡12个小时,又或是延长蒸煮时间,这样能软化其中的粗纤维,使得身体更好的吸收杂粮。对于老年胃病患者来说,不妨把杂粮磨成粉,然后再添加粥中;又或是把杂粮制作成糊糊饮用。 2、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老胃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多样化,保证各种营养均衡
发布时间:2024-06-06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组织逐渐变得坚硬和疤痕化。了解肝硬化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方法对于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4-06-06
白眼病,又称为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流泪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对于白眼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下是关于白眼病治疗的详细介绍。
发布时间:2024-06-05
如何有效避免失眠?失眠,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常常困扰着许多人。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一、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规律作息: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应如此。这有助于调整我们的生物钟,使身体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凉爽、暗淡。使用舒适的床垫、枕头和被子,确保床铺的舒适度。 睡前放松:在睡觉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瑜伽、阅读或听轻柔的音乐。避免在睡前进行紧张或兴奋的活动,如观看恐怖电影或玩电子游戏。 二、调整饮食和锻炼习惯 避免过度饮食:晚上尽量不要吃得过饱,尤其是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此外,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睡眠。 适量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入睡。但请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的运动,因为这可能会使身体过于兴
发布时间:2024-06-05
肺脏作为人体关键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当肺脏功能受损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呼吸,还可能在睡眠时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了解这些异常,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肺脏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发布时间:2024-06-05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的搭配食用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其中,桃子和西瓜作为夏季常见的水果,它们能否一起食用,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惑。本文将从营养成分、可能反应以及科学搭配三个方面,为大家解答这一问题。 一、桃子与西瓜的营养成分对比 桃子和西瓜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桃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钾、膳食纤维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对于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都有良好的作用。而西瓜则含有大量的水分、维生素C、维生素A、钾等,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两者在营养成分上并无明显的冲突。 二、两者同时食用的可能反应 虽然桃子和西瓜在营养成分上没有冲突,但它们的食用方式和量还是需要注意的。由于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桃子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这两种水果都含有一定的糖分,因此在食用
发布时间:2024-06-05
6月5日是2024年的芒种节气,这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又称“忙种”,寓意着“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是农耕文化对时令的生动描绘。在这个时节,该如何顺应自然,养生度夏呢?
发布时间:2024-06-05
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令人生气、愤怒的事情。很多人认为,生气的一时忍让,不但委屈了自己,还容易让自己憋出病来。反倒不如及时把愤怒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至少自己痛快、不生闷气。 然而,生气发泄出来真的就可以了吗?研究发现:生气时过度发泄情绪,反而让愤怒增加,加倍伤害自己! 生气时发泄出来就好了? 2024年4月,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对愤怒的一种普遍误解,认为生气时发泄愤怒是直接有效的。而研究发现:发泄愤怒可能会让自己一时感觉良好,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减少愤怒,反而加强了生理唤醒的程度,让愤怒值增加,结果适得其反。 研究发现,如果在愤怒时选择通过“大喊大叫”“猛烈击打”或“剧烈运动”等发泄情绪的行为,会引发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进一步加剧愤怒和攻击性。 研究分析了1万多名参与者后发现:真正能减少愤怒的方法是降低生理唤醒度。换句话说,
发布时间:2024-06-05
在现代社会,健康已成为每个人宝贵的财富。而要实现健康长寿,并不需要复杂的医疗手段或昂贵的保健品,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锁健康密码,探寻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