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老人到了一定岁数,身体己经老化,因为腿脚没有以前这么有劲,走起路来非常吃力,所以大家经常在街道上看见老年人走路的时候都手拿拐杖走路,这种情况属于自然规律,当然也有很多人出现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却是因为疾病引起的。 那么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到底是怎么回事? 1、缺乏运动 如果长时间缺乏运动,身体可能就会比经常运动的人虚弱很多,缺乏运动的时间越久出现下肢无力以及走路不稳等症状的几率就会上升。因此,要想改善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运动,但不要一开始就做剧烈运动,以免给身体造成损伤。 2、过度劳累 如果每天从事的都是重体力劳动,时间久了就会让身体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身体就会变得比较虚弱无力,走路都是摇摇晃晃,这就需要多多休息来缓解。 3、缺钙 钙元素在人体当中属于较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因缺钙而引起的疾病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出现下肢无力等症状时,可以去医院检查自身是否缺钙,
发布时间:2024-02-24
尿酸是身体内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去医院体检的时候体检单有一栏就是尿酸数值,当女性尿酸数值超过了360μmol/L,男性尿酸数值超过420μmol/L,基本上就属于尿酸偏高。当人体尿酸偏高后就会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降尿酸的方法有哪些? 1、多喝白开水 白开水虽然喝起来并没有什么味道,但是相比其他饮品,白开水降低尿酸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随着饮水量进一步增加,尿酸就会更容易被身体排出,从而起到降低尿酸含量的作用。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喝白开水,也可以尝试喝一些茶水(清淡的)或者苏打水,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2、降低体重 很多人认为体重与尿酸过高没有直接的联系,实际上体重过高就意味着身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脂肪含量较多的情况下就会增加尿酸合成量。因此,适当降低体重有益于肾脏排出尿酸,进而让身体内的尿酸含量降低。 3、运动 运动可以说是非常健康的一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
发布时间:2024-02-24
便秘是一件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幸福感、日常功能和消化系统健康的事,要想解决便秘,办法有很多,不过首先得明确为什么会便秘,如果是因为节食减肥,吃的太少而引起的便秘,那建议慢慢恢复健康饮食,会有改善,如果是因为胃肠道动力不足,那通过一些饮食的调理和运动,能有效改善这个问题。 那么肠道动力不足,排便困难,饮食应该如何调整呢? 1、早起空腹喝一杯白开水 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1700ml左右,早起的时候可以空腹喝一杯凉白开,大约150ml,有助于润肠道,补充夜间隐性出汗流失的水分。肠道太干燥,会减缓肠道蠕动,不利于新陈代谢。 2、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改变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进而促使排便。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全谷物、干豆类、坚果类、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保证全谷物杂豆类每天摄入50-150g,蔬菜500g左右,水果200g左右,主食不要吃的太精细。 3、适当补充油脂
发布时间:2024-02-24
心脑血管疾病令人闻风丧胆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高致死率、致残率,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好的方式就是预防,现在很多年轻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在少数,这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了,主要还是因为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比如不爱运动,大鱼大肉,熬夜通宵等,这些都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隐患。 体育锻炼对血管有什么好处? 1、调节血脂 经常运动有助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大家所说的“好脂肪”,它的含量越高,就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控制体重 肥胖和超重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因为药物激素引发的肥胖,大部分肥胖人群可能是由于饮食控制不当,又缺少锻炼才引起的肥胖,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帮助你消耗不小心多摄入的热量,对身材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3、调节血糖,降血压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心跳会加快,加速血液循环,
发布时间:2024-02-24
消化系统衰老虽然无痛无痒,但却会影响食物摄入,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身体衰弱和肌少症等。那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衰退有哪些症状,如何延缓衰老速度呢。 消化系统功能衰退有哪些表现? 1、嗅觉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嗅觉明显下降,退行性病变早期比如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等也会出现嗅觉减退。另外,老年人视力下降,无法更好的感知食物的色香味,从而造成食欲下降以及营养不良。 2、味觉发生变化 口味越来越重,对咸、甜和酸的感觉明显下降;总感觉到口苦,难以感受到口渴,易出现脱水。另外,所服用的药物同样也会影响食欲和味觉,常见的有抗生素、抗抑郁药、降糖药以及降压药物等。 3、肝胆功能减退 易患上胆石,肝脏血流量减少,由于慢性病而长期用药,从而出现药物性肝肾功能损伤。 4、肠道传输能力减慢 上了年纪后,肠道运输能力减慢,再加上喝水量少、缺乏膳食纤维等而出现便秘。 5、食管和胃部
发布时间:2024-02-24
抽筋其实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医学术语叫做肌肉痉挛,人体的肌肉与骨骼相互交联,都由神经意识支配,因此腿抽筋其实是意识不受支配引起的强直收缩。很多人觉得抽筋是缺钙引起的,其实不无道理。人体骨骼中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钙,如果钙摄入不足,就会导致神经对骨骼肌的支配缺乏,引起腿抽筋,但缺钙不是唯一因素。 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腿抽筋呢? 1、睡眠姿势不良 睡觉的姿势也会引起腿抽筋。很多人喜欢侧睡,尤其是偏向一侧,但长时间偏向一侧会导致局部肢体压迫,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动脉血供不足,引起肌肉组织局部缺氧。如果腿部肌肉缺氧,无法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就会导致神经功能对它的刺激减弱,就会出现不受控的表现,兴奋性加强,就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状态。其次晚上睡觉的时候蹬被子,导致下肢受凉,也会引起血供不足,出现腿突然抽筋。 2、下肢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是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通常还会与高血压,
发布时间:2024-02-24
长时间没有运动,可降低组织器官机能,造成肌肉萎缩,提高患多种疾病几率。只要运动,身体就能受益;从运动的那一刻起,坚持一年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超乎人们所想象的。 坚持运动,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刚运动时 身体投入运动时可产生大量内啡肽,使得人们感觉到兴奋,精力又充沛。做有氧运动时,大脑源源不断的为肺部发出信号,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为肌肉输送大量氧气。做有氧运动时以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使得大量脂肪被消耗。 2、运动一小时 运动一小时后,机体可产生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愉悦激素,能改善不良情绪,让人们感觉到轻松和舒畅,压力有所减轻。运动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免疫力。运动结束后,即使坐着或躺着仍然继续燃烧热量,加快脂肪燃烧速度。 3、运动一天 运动能让心血管系统受益,尤其是运动过程中出汗,能辅助降低血压。肌肉重量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做力量训练时能重新建立肌肉,让微小撕裂的
发布时间:2024-02-24
冬去春来,随着气温慢慢的回升,很多人都喜欢这个时候到户外去运动锻炼身体,春季运动是好事,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健康。但是春季运动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如果不注意就容易损害到身体,尤其是以下这几点一定要谨记。 那么春季运动要注意什么呢? 1、量力而行 春天万物复苏,人的精神状态这时候也比较好,特别容易兴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容易用力过度,因此在春季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选择一些剧烈的运动,因为在冬季的时候身体的各个脏器都处于低潮期,进入春季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所以运动要循序渐进,如果贸然过量运动就会损伤的身体。 2、注意保暖 春季的气温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北方地区忽冷忽热,昼夜的温差特别大,所以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还有本身就有某些疾病,比如脑血管方面,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更是要做好保暖工作,千万不要着凉感冒。 3、及时补充水分 春季气候比
发布时间:2024-02-24
部分人半夜睡觉时突然出现小腿抽筋,由于抽筋疼痛而突然醒来,持续好几分钟都无法好转。偶尔出现一两次抽筋没有问题,但一个月发生两次以上、疼痛持续时间长还需引起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抽筋的原因有哪些? 1、脱水 剧烈运动、出太多汗或腹泻等而造成脱水,睡觉时易出现抽筋、头痛头晕和便秘等。 2、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具有利尿效果,如他汀类药和利尿剂,易造成肌肉痉挛。首次用新药时出现抽筋,还需及时告诉医生,必要时需更换药物。 3、剧烈运动 坚持运动能增加肌肉耐力,不易出现抽筋;但突然做剧烈运动却让肌肉无法承受,易出现抽筋,因此运动前需做好热身。 4、成长痛 儿童7~10岁之间易出现抽筋,主要原因是生长痛,由于过度活动而使得肌肉超负荷运行。不妨在抽筋部位放置加热垫,这样能让肌肉得到舒展。 5、处于月经期 女性处于月经期时,由于激素而促使子宫肌肉收缩,促进经血和代谢废物排出,但易造成痉挛。
发布时间:2024-02-24
随着年龄增长,任何一个人都面临着各个器官老化,一系列身体不适也逐渐凸显。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会通过疼痛、眩晕、食欲不振等展现出来,有可能通过身体声响展现,还需积极识别,及早发现病情。 身体有哪些声响,还需警惕疾病? 1、耳朵里发出嗡嗡声 无外界声音的前提下,耳朵却听到自己幻想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耳鸣。短暂性耳鸣一般是生理性因素,常见于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乘坐飞机、过度劳累等,短短几分钟就能好转;若耳鸣持续大于5分钟,应警惕病理性因素,如头颈部受到外伤、高血压、中耳炎等。日常应多注意休息,听从医生建议用能营养神经和改善局部循环的药物;暴露于高噪音环境时应戴上耳塞。 2、打呼噜 枕头不合适、过度劳累、感冒或鼻炎等易造成打呼噜,只是出现单纯性打呼噜没有必要治疗,积极调整就能改善。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可小觑,表现为打呼噜声时高时低、呼吸突然暂停,有时会出现憋气感,半夜突然坐起来
发布时间: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