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发布时间:2023-04-13
答案:错误 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HbA1c<7.0%,认为控制良好。 注意: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应根据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发布时间:2023-04-07
答案:错误 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格外注意,既要补充营养又不能血糖超标,所以健康吃水果就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注意: 鲜枣、荔枝、葡萄、山楂、香蕉属于高GI、高GL水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发布时间:2023-04-07
答案:错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就是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可以把肉类、鱼类食物放在午餐,晚餐要吃少,尽量提倡素食为主。
发布时间:2023-04-07
答案:错误 荤素搭配的吃法,可以使血糖升高幅度小一些、代谢慢一些,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 先喝汤,比如青菜汤; ● 再吃凉拌的蔬菜或者热炒的蔬菜; ● 接着再吃肉类或者是鱼类食物; ● 后再吃主食,建议粗细搭配。
发布时间:2023-04-07
答案:错误 虽然吃太多精制米面等主食,确实会使血糖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吃主食或吃太少,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比50%~60%为宜。 注意:长期不吃主食,每日脂肪及蛋白摄入占比增高,会增加肝脏及肾脏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饥饿性酮症”、“血脂紊乱”。
发布时间:2023-04-07
春季注重养肝,首先要保证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伤肝。适当午睡,进食后,因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帮助消化,所以容易出现大脑抑制状态,这时午睡半小时左右,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但过饱时不宜马上睡觉,防止因大脑缺氧导致中风。
发布时间:2023-04-07
1、血流速:血液透析的血流量一般在200-350毫升/分钟,CRRT的流量在50-200毫升/分钟之间,因CRRT依靠对流和滤过的原理对毒素进行清除,所以血流速较血液透析慢; 2、毒素清除:血液透析清除以小分子毒素为主,CRRT可同时清除小分子和中大分子毒素; 3、透析时间:血液透析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而CRRT是连续、持续的治疗,可以持续治疗24小时; 4、心脏血液动力学影响:相对于普通透析,CRRT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容易耐受,同时能够快速清除体内过多的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临床中对重症急性肾衰、重症胰腺炎、脓毒血症等非肾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3-04-06
花粉症患者可以在发病时选择以下药物治疗,也可以在季节来临之前提前一到两周预防用药,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鼻喷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常用药。 抗组胺药。属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患者在发作期宜口服抗组胺H1受体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起效快,服药后0.5至1小时能迅速控制症状,但有嗜睡、困倦等副作用。现在临床上已大量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它们不仅疗效好,而且基本无嗜睡、困倦等副作用。 鼻喷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属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对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选用。常用的鼻喷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对喷嚏、鼻流涕、鼻塞等症状都有明显疗效。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有些伴有严重鼻堵、咳嗽以及伴有哮喘的患者,可以使用孟鲁斯特纳治疗。
发布时间:2023-04-03
经常听到有朋友说,花粉过敏引起过敏性鼻炎是近期免疫力降低的缘故,所以一定要加强锻炼身体来预防过敏性鼻炎,但殊不知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并非由于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简单来说,“花粉症”并不是因为免疫力高或低导致的,它是一种过敏反应,与个体特异性体质有关。换句话说,无论免疫力是弱是强,都可能发生免疫异常,导致身体误判了正常和无害的物质,造成免疫错误,出现过敏反应。此时,尽快明确过敏原,不接触过敏物质是关键。 过敏,是免疫系统将外来抗原解读成有害物质而产生的变态反应。一些医学界人士认为,过敏与癌症存在某些联系。有研究表明,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得某些癌症的比例会比普通人低,但具体的抗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发布时间: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