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除了本身对视力的影响及视疲劳外,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比如有伴随症状且 6 岁前未及时矫正的高度远视儿童,会影响视觉发育,可形成弱视。长期过度使用调节,可导致内斜视。可能出现全身症状,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因此,如果出现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晰。或者远、近物体都看不清。经常出现眼球酸胀、眼眶痛、头痛等。儿童看不清课本、黑板,不能集中注意力这些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进行专业诊疗,以免贻误病情。
发布时间:2022-12-29
低度远视者,大部分人 40 岁以前不影响视力,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眼睛调节,表现的像正常人一样,不存在视物模糊。当眼睛的调节功能无法起代偿作用,将逐渐出现视近模糊,不能聚焦近处物体。高度远视或中老年人,由于眼睛的调节作用减退或不足,可导致远、近视力都减退,视远不清晰,视近更看不清。 除此之外,远视还容易导致视疲劳,远视眼无论看远或看近,都须动用调节作用,在书写、阅读或其他近距离用眼场景下,容易产生视疲劳,如视力模糊、眼球沉重、压迫感或酸胀感、眼球深部作痛或不同程度头痛等。头痛部位多在额头或眼眶上部,有时引起肩胛部不适,或引起偏头痛,伴恶心、呕吐等。
发布时间:2022-12-29
眼球前后径变短引起的远视即轴性远视,是常见的远视类型。 生理因素:人在初生时眼的前后径较短,故很多婴幼儿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远视。眼轴随发育逐渐增长,到成年后应当成为正视或接近正视。 病理因素:如果因遗传或外部环境影响,儿童眼轴发育障碍,不能达到正常长度,可出现远视;或者出现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和视网膜脱离等,均能影响眼球前后径长度,从而导致远视。 远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类:父母或祖父母中有远视患者,糖尿病,眼部肿瘤等占位性疾病。
发布时间:2022-12-29
控制用眼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 33 cm;身体距桌 8 cm; 手距笔尖 3.33 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有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可考虑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发布时间:2022-12-29
1. 眼镜越戴近视越严重,是一个认识误区,近视后一定要选择正规验光配镜机构咨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2.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3. 保持眼部卫生,不随意揉眼,即使是成年也要注意避免用眼过度疲劳。 4. 戒烟、少量饮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利于视网膜及眼底的保护。 5. 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定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避免眼部并发症。 6.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7. 当突然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尤以近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须及时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脑血管病等。
发布时间:2022-12-29
远视力减退,但近视力正常。看远处目标时常不自觉眯起眼睛。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头痛等。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眼肌调节,导致集合功能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视或外斜视。眼球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突出。当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眼底损害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类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
发布时间:2022-12-29
大量调查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中比较明确的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此之外,长期近距离用眼者的近视发生率较高,这也是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叠加上环境照明不佳、阅读字迹过小或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更加促使近视的发生与发展。除了以上所说的,其他原因也可能会诱发近视,比如微量元素缺乏、营养成分失调可能都是近视的诱发因素。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长期近距离看电子屏幕也可能会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9
年轻人一开始视力很好,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下降,如果突然视力下降又是单眼,很可能是眼底视网膜异常。如果是双眼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应该与用眼习惯不正确有关。如果是中老年患者出现单眼突发视力下降,可能是眼睛出现血管痉挛甚至闭塞。如果是双眼无痛性渐进视力下降,可能是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导致。因为导致视力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如果一旦发现眼部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进行诊疗,以免延误病情。
发布时间:2022-12-29
如果得了结膜炎,日常在生活中该如何正确护理呢?建议停止使用隐形眼镜,特别是隐形眼镜引起结膜炎的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经常洗手。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毛巾、眼影眼线等、洗漱用具。洗头时注意不让脏水流入患眼,当单眼有结膜炎时,不要用同一块毛巾触碰另一只眼睛。结膜炎患者近期不要游泳,避免公共活动。可以佩戴太阳镜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刺激。无特殊的饮食禁忌,但应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应清淡有营养。
发布时间:2022-12-29
结膜炎的并发症取决于病因以及治疗的及时性、有效性。绝大部分情况下,结膜炎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当病情累及角膜出现角膜溃疡、瘢痕,会使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生成结膜瘢痕时会造成眼睑和眼球粘连、眼睑变形或继发干眼。因此,一旦发现有结膜炎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进行诊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