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塑心学堂专栏将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春节档影片《热辣滚烫》热播,片中女主角先短时间内体重增加20kg,后一年短期内减轻50kg,体重变化非常大。那么体重变化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吗?减肥或者体重降低就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吗?《塑心学堂》专栏今天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体重变化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常,医学上多用体重指数评估体重(胖瘦程度),即BMI(Bodymassindex)=体重(公斤)/身高(米)2。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多个研究发现,BMI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呈U型关系为主,即体重过低或超重、肥胖,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发生;体重短期内波动,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内分泌
发布时间:2024-02-19
而市面上很多商家为了推销产品,也会把血液黏稠和血栓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加深了大家对这个名词的恐惧。 可事实上,“血稠”并不是大家想的那回事,在医学上它的参考价值也微乎其微。 所谓的“血液黏稠”是指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医学上可以通过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脂和血糖等指标进行评估。 血液黏稠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种状态。比如夏天出汗多时,水分流失大,血液就容易浓缩。 另外空腹体检时也容易出现血稠的情况,因为体检都要空腹,水分摄入少了,血液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血稠。 血液黏稠作为一项血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上并不会被当作是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参考”。它的可信性多大,意义多大,还得要结合病人整体情况综合判断。 所以说,血液黏稠的人很多,但不一定都会发生血栓。血栓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管内形成凝血块(即血栓
发布时间:2024-02-19
很多人特别爱喝茶,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把茶当成白开水来喝,问题是,这样喝茶,真的有利于健康吗?喝茶真能彻底取代喝白开水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些人认为,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的好处有目共睹,茶叶里含有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所以长期喝茶,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可也有人认为,喝茶不能过度,更不能取代喝白开水,茶并不是多多益善。 《欧洲流行病学杂志》曾发表过北大医学部的一项分析喝茶习惯与几种癌症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所涉及人群为51万中国人。在2004至2008年间,研究者在中国的5个城市和5个农村中招募51万名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了平均10。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如果没有剔除吸烟喝酒的习惯,每日喝茶4克以上的人,要比每周喝茶不到一次的人,整体癌症风险增加26%,肺癌风险增加62%,胃癌风险增加29%。剔除了吸烟喝酒后的影响之后,
发布时间:2024-02-19
当前,我国居民的睡眠障碍及其带来的身心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亿人受到睡眠问题困扰。长期睡眠障碍会改变身体的调节能力,造成脑内代谢废物的堆积,增加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容易引起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之源。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都会影响人的睡眠。大家是否有过看完手机将手机放在床头,却发现怎么也睡不着的经历?或是早晨在闹钟声中惊醒,却发现自己全身无力,仿佛被电击了一般?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哪些东西不宜放置在床头。 1手机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必须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因为人们如此依赖手机,心理学家甚至引入了一个手机在场效应的概念。但是,你知道吗?睡前长时间看手机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一方面,睡前看手机时,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其中的蓝光,会影响人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启动睡眠过程的重要信使。
发布时间:2024-02-19
维生素C,科学名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它在促进免疫功能、加速伤口愈合、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强铁的吸收以及充当有效的抗氧化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维生素C的摄入并非无限量好,适量与否,是衡量其对人体影响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维生素C的需求量并非“越多越好”。根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的研究,成年人每日对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大约为65-90毫克,而其上限为2000毫克。过量摄入维生素C,尤其是通过补充剂长期摄入超过推荐上限的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胃肠道不适、腹泻、尿结石等。 维生素C的摄入与抗氧化作用之间的关系被广泛讨论。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从而可能减缓细胞老化和促进健康。然而,抗氧化剂的摄入并不是
发布时间:2024-02-19
春节过后,许多人自嘲“每逢佳节胖三斤”,懊恼假期的放纵。春节期间的饮食特点通常是吃饭不规律、大鱼大肉多、蔬菜少、滋味厚重、饮料多。假期里,适度放松无可非议,但是假期结束后,上班族重返工作岗位,那就需要着眼长远,回归到正常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了。 三餐规律,吃好早餐 适宜的就餐时间为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 每一餐都要有谷薯类(主食)。另外,在动物性食物(鱼虾等水产品、畜肉、禽肉、蛋)、蔬菜、大豆(或者奶类)三类中至少选择两类,还要做到荤素搭配。三餐的食物量可以按照全天的25%~30%、30%~40%、30%~35%来分配。每餐可以按照蔬菜类食物、动物性食物、主食的顺序来进餐,这样餐后不容易饥饿,血糖也更为平稳。 早餐能在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使我们充满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一定要吃好。上班族早晨时间紧
发布时间:2024-02-19
过完年,很快就迎来了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认为:“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雨水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气温开始逐渐回升,万物萌动。但同时由于阴寒之气尚未完全消退,所以还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这时,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防寒、祛湿这两者上。 适度活动 《黄帝内经》中认为“湿气通于脾”,若湿邪困脾,则容易出现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腹痛、腹泻等问题。雨水前后的湿邪中夹带寒邪,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还应适当激发阳气,促进血液流通。 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达到激发阳气、健脾祛湿的目的,还有利于促进血液流通。但是由于刚刚经过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对于没有健身习惯的人群来说,运动应遵循适度原则。不要盲目追求能量消耗、燃脂心率等指标,好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逐渐从热身、有氧等运动做起。老年人和有慢性
发布时间:2024-02-19
相信广大糖友还沉浸在和亲朋好友欢聚的幸福中,美食、美酒、美景回味无穷,但这个时候可不要忘了血糖、忘了健康! 新春佳节,面对美食的诱惑、生活规律的改变等,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那么,春节过后,血糖高了应该怎么办呢? 血糖升高无明显症状者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喝水,一方面可以稀释血中升高的葡萄糖,另一方面由于过节期间升高的血糖所致的多尿,机体缺水,也需要大量补充水分。 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不仅如此,还要尽量将主食换成杂粮,菜尽量选择清淡的为主;烹饪方法尽量选择凉拌、清炒、蒸煮等;稀饭尽量换成菜汤、豆浆等。 需要迈开腿,在每顿餐后1个小时左右的时候,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散步、跳舞、打太极等,时间大概30分钟左右。 规律服用药物。 三种情况下需住院治疗 若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血糖≥16。9mmol/L,并且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
发布时间:2024-02-19
天气这么冷,大家都想吃口热乎的,南瓜不仅香甜可口,营养也很丰富,能蒸能煮,老少皆宜。 Part1:南瓜的起源 南瓜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植物,早起源于美洲,中国是目前种植南瓜、消费南瓜多的国家。 南瓜别名较多,俗称倭瓜(北京、东北等)、番瓜(广东)、北瓜(豫南、江西等)、金瓜(台湾)、麦瓜、窝瓜、老缅瓜、番南瓜、金冬瓜、饮瓜、饭瓜、老矮瓜、回回瓜、翻瓜等。 南瓜的品种也很多,从形状来看,有扁圆状、长圆状、葫芦状、果实状等;南瓜外皮的颜色也多彩多样,有橙黄色、暗绿色、墨绿色。品种不同,营养价值略有不同,口感也不同。 Part2:大南瓜、大营养 南瓜的大营养体现在哪里呢? 1、富含胡萝卜素 首先看南瓜这颜色,你能想到哪种营养素?没错,必须是胡萝卜素! 南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很高,每100克的南瓜中含有890微克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对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上皮
发布时间:2024-02-19
冬季常见的肌肤问题主要是缺水和敏感,缺水会带来肌肤干燥、紧绷。如果你洗完脸之后很快肌肤紧巴巴,那表示你出现了干燥、紧绷问题。 造成皮肤干燥紧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随着气温降低,皮脂腺的活跃度不如夏季,于是脸上的皮脂(就是油)就会比夏天要少,没有办法分泌足量的皮脂,这样承担着减少皮肤水分流失的皮脂膜就会形成不完整,皮肤自然会觉得干燥。 冬季降水量不如春夏,环境湿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自然水分流失就会增多了,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在秋冬补水+保湿非常重要! 长期肌肤干燥、紧绷得不到改善,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脱屑起皮、细纹干纹、出油长痘、肌肤暗沉长斑等,所以秋冬皮肤管理一定要到位!在日常的皮肤护理中,要注意补水保湿、修复屏障、温和清洁。 日常保养虽然可以起到预防和维护的作用,但它们只能做到表皮补水,要让肌肤长期保持水润状态,深层补水才是关键。水光是一种有效的补水方式,
发布时间: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