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7
1、超重和肥胖: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发布时间:2023-03-17
一方面,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注意社交距离,勤通风,是预防流感病毒有效手段。幼儿园、中小学校,如果班上有孩子发烧,建议让发烧的孩子回家休息,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另一方面,接种流感疫苗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每年秋季是接种疫苗佳时期。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甲流的易感人群,应该积极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小学、托育机构的儿童,经常处于人员集中的环境中,更容易感染甲流,也应该接种疫苗。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可能会导致基础病加重,出现重症,也应该接种疫苗。
发布时间:2023-03-16
甲流属于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更强,而感冒是由其他一些病毒,比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小。甲流的症状更重,病程长,而感冒症状总体比较轻,病程更短,三五天就能好。从治疗方法看,治疗甲流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感冒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康复。从预后和并发症来看,甲流危害性较大,如出现肺炎、诱发基础病加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感冒不会出现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3-03-16
季节性过敏高发季患者应及时进行科学防护:外出佩戴口罩、护目镜,进入室内脱去外衣,清洗手、眼、鼻,尽量减少与花粉的接触。此外,专家还提示,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花粉过敏症状易与感冒混淆,应提高警惕,以免延误治疗。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过敏性鼻炎症状与感冒类似,容易发生混淆而造成误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而延误病情。对此专家指出,花粉过敏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持续时间至少3周,不伴有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某种相关症状有规律反复出现,要高度警惕过敏,及时就医。
发布时间:2023-03-16
春季是一些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其中过敏性鼻炎,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增加,需要引起重视。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部分患者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部分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伴有咳嗽、气急和胸闷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致敏原多为尘螨、蟑螂、动物皮毛等,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多为植物类花粉,季节性花粉暴露是引起花粉症的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16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当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突发意外时,令人遗憾的做法就是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后,但家人或旁人还在盲目地等大夫,或将病人送往医院,而不是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这无异于断送掉了患者40%~60%的生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出现心搏骤停,多数是由室颤引起,家属应当机立断,在经一两次胸前区叩击后,立即将患者放于硬板床平卧,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救护者应在患者的右侧,左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推,使患者头向后倾斜,家属的右手放在患者颌下向前提高下颌骨,立即开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发布时间:2023-03-11
虽然有些猝死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情况发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只是平时没有引起注意,这正是猝死的危险所在。不少人看来很健康,有的人心脏感觉不舒服不知道上医院,而是认为可能是近几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导致悲剧的发生。 猝死前典型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持续3至10分钟不等的一种压迫性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过20~30分钟,往往提示心肌坏死。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 如身体感觉异样,尤其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症状,再出现明显的胸痛,一定要及时排除心脏问题,马上就医,心肌梗死4分钟内抢救有效。
发布时间:2023-03-11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或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但其他因素如: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电击、溺水等均可引起心脏猝死。此外,猝死常见诱因还包括:精神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轻微外力作用、感染、过热过冷等。
发布时间:2023-03-1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环境、饮食变化、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巨大,从而使潜在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此外,中青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不少中青年人心脏很可能很早就出现了问题,但自己不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给本来已经虚弱的心脏施以重拳。 这些高危人群往往是一些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由于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信号,平时也很少进行用药、检查等健康维护,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发布时间: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