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和剧烈运动等。猝死中心血管疾病占其中的80%,很高比例是冠心病,其他有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理机制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和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猝死在出生后6个月,30~50岁为两个高峰期。
发布时间:2023-03-11
1、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3、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
发布时间:2023-03-09
1.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发布时间:2023-03-09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发布时间:2023-03-09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9
感染后需要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可以适当增加液体摄入,例如喝果汁、喝粥、奶等,增加鸡蛋、瘦肉、水果和青菜类食物的摄入,避免油腻食物,避免饮酒。完全康复前需要避免劳累、熬夜、剧烈运动。
发布时间:2023-03-09
我们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个人感染风险,在甲流流行期间,建议学生和家长、老师对做好个人健康检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及时自我隔离,不带病上班上学,在家庭内尽量独立起居,减少接触其他人。如果家庭有流感患者,不要让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去照顾患者,尽量选择身体条件比较好,接种过疫苗的家庭成员照看流感患者。 平时大家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减少不必要的聚会、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确实和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可以通过口服奥司他韦进行暴露后预防,进一步降低自己感染风险。
发布时间:2023-03-09
奥司他韦对于儿童也是安全的,而且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流感后是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奥司他韦早期治疗可以降低重症风险,奥司他韦颗粒剂型的药品说明书明确1岁以上儿童患甲流后可以使用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而我国《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认为1岁以下儿童也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治疗。 早期应用奥司他韦、马巴洛沙韦等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够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降低住院率,尤其是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建议一旦怀疑流感,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来降低重症风险,普通人群成为重症病例的风险非常小,但是早期抗病毒治疗也可以缩短病程1~2 天,甚至有报道如果发病6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快可以把病程缩短4天。 早期抗病毒治疗还可以让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快速下降,减少对周围人的传播风险,因此抗病毒治疗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抗病毒药物虽然总体安全性比较,但是流感的抗病毒药物都属于处方药,少数人用
发布时间:2023-03-09
感染甲流后首先要自我隔离,避免传染给周围的人,如果不是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可以居家隔离休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和一些缓解咳嗽、鼻塞流涕的药物改善症状,多休息、适当多喝水,一般5到7天可以好转进入恢复期。 如果是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孕妇和分娩后2周内的产妇以及肥胖人群(BMI>30),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口服奥司他韦、马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降低重症风险。 如果居家休息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憋、剧烈头痛或者有明显胸痛等严重情况,需要就医。
发布时间:2023-03-09
甲流和新冠在症状上非常相近,都可以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涕等常见症状,其中部分人可以出现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从症状上很难区别甲流和新冠,不过部分新冠患者出现的味觉、嗅觉减退/改变的症状,在流感患者中几乎没有报道过。 区别甲流和新冠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史(近期当地流行哪种疾病,或者自己接触过哪种疾病的病例。)
发布时间: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