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律用药春节期间忙碌,加上有不吃药、不生病图个好彩头的说法,很多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在这段时间都会有时间长度不一的停药。有的是忙忘了,有的是想等年过去以后再吃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规范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容易对本就脆弱的血管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心梗等疾病。 2、不可熬夜图片熬夜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高血压患者本身就非常容易疲累,如果连续熬夜,会导致血压、心率出现波动,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过年期间,建议高血压患者规律作息,不熬夜、不守岁,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3、远离烟酒图片团员休闲的日子里,少不了烟酒的陪伴,尤其对男士而言,春节期间面临的诱惑就更大。建议高血压患者远离烟酒,以及二手烟环境。对于血压非常高的患者而言,一杯酒、一支烟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发布时间:2023-01-16
爱美的女士用完电脑总想通过洗脸来清除电脑辐射的颗粒,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清洗辐射颗粒是核辐射防护的相关措施。核爆炸以后,带有核辐射的颗粒会发生扩散,沾在人们的脸上、衣服上,如果不及时清洗,会对人体造成持续的电离辐射伤害。但是,电脑显示器辐射仅仅是电磁波,不会扩散出放射性物质,也就不会存在辐射颗粒,所以,洗脸对防电脑辐射不起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2
体重的变化跟热量摄入有着直接的关系,热量摄入越高,又不消耗,储存在身体里就会造成体重的增加,但是原因不只这一个。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就是人们在没有任何活动的情况下能够消耗热量的占比,在婴儿时期是比较高的。20岁之后,基础代谢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女性来说,由于体内储存的脂肪比男性多,天生的基础代谢率又比男性低,所以在摄入同等热量的情况下,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才能降低体重。 活动量降低:一般人在青少年时期活动量大,但是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虽然吃的少了,但是动的更少了,多余的热量还是无处消耗。 食物的差异:吃的少并不代表吃的对。动物性食物吃得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多,也会影响基础代谢。而植物性食物产生的代谢废物少,脂肪含量也少,对身体代谢还有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2
1、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的改变或由于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其通常表现有上肢麻木等。 2、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就会使脊髓出现受压、缺血的情况,而脊髓受压、缺血则会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有脚踩棉花感、大小便困难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对钩椎关节进行改变、刺激,使椎动脉受到压迫,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通常表现有头晕、黑朦等,且这些症状的发生多与颈部的不良运动有关。 4、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就是局部型颈椎病,它是指患者的头、肩、颈、臂等部位出现疼痛及相应压痛点。然而,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并没有在X线片上显示,但患者的颈椎生理曲线可能已经出现改变,同时患者也会出现椎体间不稳定、轻度骨质增生等症状。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就是颈椎间盘出现病变,从而压迫颈
发布时间:2023-01-12
年轻人也可能得腰间盘突出。很多人认为,腰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其实年轻人也可能腰间盘突出。据齐鲁网报道,不正确的弯腰姿势、运动姿势不对、突然转身及俯身角度不合理等,都很容易损伤腰间盘。 因此,建议年轻人在工作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持续坐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坐一小时活动10分钟;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增强腰部力量;弯腰拿东西的时候要先蹲下,以避免伤腰;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提前预防腰间盘突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腰间盘突出很常见,如果得了这种病,一定要谨遵医嘱,切忌轻信广告宣传,否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发布时间:2023-01-12
腰间盘突出发作时,首先要注意休息,卧床休息可以使腰肌放松,起到减轻椎间压力的作用,有利于消炎、消肿及损伤的修复;至于卧床的姿势,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并使身体保持水平状态以减少腰部所受的压力,平躺、侧卧或仰卧都可以。 此外,可以对腰部进行固定,以增加腰椎稳定性,减轻椎间隙的压力,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除了上述缓解腰间盘突出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保守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来治疗腰间盘突出。 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理疗牵引等比较常见。如果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见效快、康复时间短,但存在风险。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听取医生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12
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一种肥胖分型标准参数,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kg/m2)。与国际标准稍有不同,我国肥胖问题研究专家根据国情提出中国成人BMI分类建议:以18.5~23.9 kg/m2为BMI适宜范围,24.0~27.9 kg/m2为超重,BMI大于28为肥胖,28.0~31.9 kg/m2为轻度肥胖,32.0~36.9 kg/m2为中度肥胖,37.0 kg/m2及以上为重度(病态性)肥胖。 除BMI外,我国男性的正常腰围应控制在85 cm内(小于两尺六),女性的正常腰围应控制在80 cm内(小于两尺四)。当然,除自我评估以外,肥胖症患者还应及时到大医院的肥胖门诊请专业医生帮忙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2023-01-12
小耳畸形(就是小耳朵的意思)是一种天生的外耳畸形症状,百分之九十的小耳畸形病人都是只有一侧的耳朵受到影响,当然也有双侧耳朵都受到影响的,而男孩比女孩更易有小耳畸形。在单侧小耳畸形的病例中,右边的耳朵比左边耳朵更易受到影响的。全世界的发病率为0.83/10000到17.4/10000不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4/10000。 小耳畸形可以分为四种等级:一级:有一只比较小的耳朵,可以看到耳朵的构造,还有一条窄小、但确实存在的耳道。第二级:只有部分或一半的外耳廓,有一条堵塞或狭窄的外耳道,引起传导性的听力损失。第三级:完全没有外耳,表面只有像花生般大的残余结构,也完全没有外耳的耳道和耳膜。第四级:完全没有耳朵。
发布时间:2023-01-12
关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病因,目前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之中,很难将其归咎于单一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宝宝出现小耳畸形后,许多父母常会感到很内疚,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所致。其实大部分小耳畸形患者为散发病例,并不存在家族史,小耳畸形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故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必过于自责。 新生儿小耳畸形的发生,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如准妈妈在孕期采用了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或是服用了抗感冒或抗生素类药物,维甲酸类药物等;准妈妈在孕期长期接触具有毒性的化学腐蚀剂或射线辐射;母亲属于多产次或高龄产妇,或患有糖尿病、居住在高海拔地区;胎儿出生时体重偏低等。由于胎儿的耳部发育时间很早,常在孕期两个月末已形成雏形,故这些因素均可能干扰胎儿耳部的正常发育,并可能诱发小耳畸形。建议准妈妈在孕期远离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宝宝发生小耳畸形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3-01-12
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而环境因素主要是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这是造成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家长对电子设备的管控不足,孩子自控能力弱,往往一看就很长时间,这促使了近视的发生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