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病情。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以股骨颈骨折为例,如果在外伤后,虽然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髋部不适,但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这类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很可能是裂缝性或嵌插性骨折。只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摄片,就会避免误诊漏诊。
发布时间:2023-01-09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 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挛生骨病。
发布时间:2023-01-09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2023-01-09
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而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者,均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腰椎管狭窄又叫先天性椎管狭窄,是指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椎管组成部分发育不良所造成的。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是指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与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及骨质增生等。
发布时间:2023-01-09
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简便易行。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小燕飞”。还可以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发布时间:2023-01-09
腰肌劳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急性期提倡适当卧硬板床休息,加用外用药贴或口服镇痛消炎药物。常用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热疗、蜡疗、红外线、超声波、激光局部照射等。按摩腰部能够局部促进血液循环,严重者佩戴腰围制动。
发布时间:2023-01-09
(1)腰痛反复发作,常为酸痛或钝痛,部分为刺痛或烧灼痛; (2)腰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一种体位; (3)劳动时间稍长后,需要活动腰部才能慢慢直腰; (4)休息时轻,劳累后重; (5)腰肌较硬、有压痛; (6)腰肌劳损如长期存在,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肋间神经痛,腹部疼痛,胸背部疼痛等。
发布时间:2023-01-09
通常情况根据以下原则判断腰椎间盘突出是否需要开刀: (1) 非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或者反复发作,症状较重者; (2) 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恶化者; (3) 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 (4) 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者。
发布时间:2023-01-0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原因是本身的退变和外伤。因此,如何延迟腰椎间盘的退变以及避免外伤是预防突出的根本途径: 1.加强腰背肌的锻炼。 2.保持腰部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地在一个固定体位下工作。 3.控制体重,避免腰部过重的负担。
发布时间:2023-01-09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检查为主。X线片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做脊髓造影、CT扫描或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发布时间: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