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热凉血:莲藕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治疗热性病症;藕莲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莲藕含铜、铁、钾、锌、镁、锰等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较丰富,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莲藕含铁量高,缺铁性贫血者适宜食用。
发布时间:2023-01-02
呼吸的频率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呼吸特别快,每分钟超过30次,并有气短,需及时到医院就医。建议有老年人、基础病人群的家庭备指氧仪,若指数低于93则表现为重症,若出现低于95或94的情况,也需进行早期吸氧。 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平卧静息状态下的氧饱和度正常,但在活动时氧饱和度会明显降低。因此,建议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静息时、活动后均进行血氧测量,若下降明显则说明存在重症风险,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居家时,若血氧饱和度降低,有条件的可以在家进行吸氧。由于新冠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都是从低氧血症开始的。所以为什么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相对脆弱?是因为其对低氧的耐受性差,低氧会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导致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干预解决低氧的问题,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议居家的老年人有指氧仪的随时测,能吸氧尽可能吸氧。
发布时间:2023-01-02
高龄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一般在5天内使用。 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
发布时间:2023-01-02
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通常越轻,间隔时间长了,症状就偏重。因此,这轮疫情过后,大家仍要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发布时间:2023-01-02
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是指由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或不伴咳痰,以清晨和体位改变时比较明显,咽喉部有滴流感或异物感,咽痒不适或气管上端痒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或有鼻窦炎症状(如嗅觉下降、黏稠脓涕),咽干异物感、反复清咽、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患者出现症状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咳嗽变异性哮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的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反应性增高)。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明显,感冒、冷空气、灰
发布时间:2023-01-02
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这几种疾病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另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药物性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降压药,常引起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也可以引起慢性咳嗽。 查找慢性咳嗽的原因是临床诊断和给予正确治疗的重要方面。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耳鼻喉咽部情况,是否有鼻炎、鼻-鼻窦炎或鼻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如是否有反酸、烧心、呃逆、胃肠胀气等;以及职业和生活环境的暴露情况,如粉尘或潮湿的环境、烟雾、宠物、纺织品加工等;是否吸烟,有没有二手烟接触等;高血压病的用药史;以及在咳嗽之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的情况等。 上述这些情况,患者都需要提供给医生,为寻找慢性咳嗽的病因提供依据。
发布时间:2023-01-02
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以轻症和无症状多见。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症患者可表现为发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多无肺炎表现。部分人群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肺炎等严重临床表现的风险较高。
发布时间:2023-01-02
新冠病毒变异在持续发生,有些变异改变了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其传染性、毒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病毒毒力减弱后,感染者往往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人造成更多人感染。当病毒毒力变强时,感染者病情重往往通过隔离、治疗等措施,使其在社会上造成传播的机会降低。 目前,虽然观察到新冠病毒多次变异,出现了传染性增强、毒力减弱的现象,但还不能将这些现象简单地归纳为病毒变异的规律。病毒变异具有不确定性,无法预测,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这类病毒的基因保守性较差,在不断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使病毒的一些重要特征发生改变。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和进化适应能力。新冠病毒会在今后的持续传播中不断发生变异。
发布时间:2023-01-02
目前常见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有4种引起人类普通感冒,还有3种感染以后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尤其是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强,控制难度大,在全球广泛传播,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新冠病毒自发现后,经历了多次变异。截至2022年12月,流行比较广泛的毒株包括: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奥密克戒株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奥密克戎株传播力强于德尔塔株,但毒力明显减弱。
发布时间: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