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视力模糊、头痛、眼胀等症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虹膜堵塞房角,房水不能外流,就会出现眼胀、头痛、恶心、视物呈蒙雾状等症状。 儿童性青光眼:如发生于婴幼儿,可因眼压不同,导致两眼大小不等;如发生在少年儿童,则通常以视力降低为早期症状。
发布时间:2022-12-29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发布时间:2022-12-29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发布时间:2022-12-29
老花眼是衰老的表现,属于正常生理性改变,目前还无法预防,但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延缓老花眼的发生时间。 平时应注意休息,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近距离看书或电子屏幕的时间;用眼过度时注意闭目休息或远眺,可用温毛巾敷眼,勤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进行户外活动或长时间呆在阳光下时,佩戴具有防紫外线辐射功能的太阳镜;定期检查视力;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蓝莓、黑芝麻等含有较多的的抗氧化剂及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的食物。
发布时间:2022-12-29
老花眼和许多慢性病一样,要特别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改善。积极锻炼,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均有助于改善老花眼的症状。注意用眼卫生,注视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应太久,伏案工作1小时后可转动眼睛帮助缓解眼疲劳。读书看报时要配戴老花镜,保证灯光充足。 配镜后也需要定期检查视力。老花眼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多做运动,尤其是登山等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阅读姿势,尽量避免躺着看书,感觉眼睛疲劳时要及时休息。 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虾和当季水果等。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胡萝卜、动物肝脏、黑芝麻和黑豆有助于减缓视力衰退,胡萝卜在烹饪时可选用油煎、炒等方式,以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
发布时间:2022-12-29
老花眼虽然是正常的生理改变,但是视近困难、眼疲劳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配戴矫正眼镜和屈光手术能有效解决老视者近距离工作时视物不清的问题,改善老花眼的症状,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发布时间:2022-12-29
难以看清近处物体,学术上称为“视近困难”。老视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时,会看不清较小的字,需要将头后仰或将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阅读时需要更强的照明,一方面,充足的光线增加了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另一方面,光线增强后,瞳孔自动缩小,景深增加,视力改善。不能长时间视近物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减退,老花眼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使双眼保持在调节极限状态,所以不能持久。部分老视者可能出现视疲劳症状。
发布时间:2022-12-29
当我们用眼睛看物体成像时,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来成像。角膜是透明的,以便光线可以顺利地进入眼睛内。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随着镜头的拉长和缩短,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然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眼睛衰老后,晶状体的弹性变弱,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不能自如的伸缩,因此看到的物像开始“跑焦”,于是无法看清物体,因此就会出现所谓的老花眼。
发布时间:2022-12-29
老花眼是老视的通俗叫法,是由于年龄增长而发生屈光不正,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退 ,睫状肌功能亦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调节功能下降。尽管不同于病理性屈光不正,但老视者双眼调节功能减退,通常表现为近距离工作适应不足,应根据个人生活或工作对视力精度的需要选择配戴矫正眼镜或手术干预。老花眼的出现与年龄增长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任何人都会发生老花眼。
发布时间:2022-12-29
保护眼睛,避免受到阳光或强光的直射,必要时可佩戴护目镜,避免眼睛受到外伤,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禽蛋类以及,鱼类。戒烟,避免过度用眼,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光线柔和,采光明亮的位置进行工作或学习,避免长时间看书或者看电脑,注意中间休息。
发布时间: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