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进补确实有不少讲究,其中“咸味入肾补益阴血”便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以下是对这一原则及立冬进补相关事宜的详细阐述: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五味中的咸味入肾,具有补益阴血的作用。因此,在冬季适量食用一些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等海产品,以及豆腐、银耳、木耳、枸杞子、大白菜等,都有助于滋补肾阴。但需要注意的是,咸味虽能入肾,却也不宜过度,以免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立冬进补的其他讲究 多温热少寒凉: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严寒。因此,应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同时,寒凉性的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和葡萄等则应少吃。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维生素A和C能够增强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有助于保护血管。维生素
发布时间:2024-11-28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感冒发热是难免的。面对家庭成员的体温升高,除了及时就医和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外,掌握一些物理退烧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不适,促进身体的自然恢复。 1。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是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使用接近体温(约37℃)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病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散热快,有助于快速降低体温。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病人着凉,同时避免过度摩擦皮肤造成不适。 2。冰敷降温 对于高烧不退的情况,冰敷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手段。可以用冰袋或自制的冰包(用塑料袋装上水冷冻后包裹一层薄布)敷在病人的额头、颈部两侧或腋下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冰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15-20分钟,以免冻伤皮肤。同时,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如果感到不适或体温下降过快,应立即停止冰敷。 3。调整室
发布时间:2024-11-28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一个国际性节日,虽然起源于国外,但在我们国家却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4-11-28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饭后的一些小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饭后时光,作为身体消化与吸收的重要阶段,其后的行为选择对养生至关重要。那么饭后避免做什么事情有助于养生呢? 1。避免立即剧烈运动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或高强度的健身训练,会干扰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运动时,身体的血液会更多地流向肌肉,导致分配给消化道的血液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如此,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因此,建议饭后至少等待1-2小时再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轻度散步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促进消化,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2。避免大量饮水或饮料 饭后大量饮水或饮用含糖饮料会稀释胃液,降低胃酸浓度,影响食物的消化效率。特别是对于胃酸不足的人来说,这一行为可能加剧消化不良的症状。此外,大量液体摄入还会增加胃部的压力,可能导致腹胀、嗳气等不适。建
发布时间:2024-11-28
咳嗽,作为身体自我清洁和抵御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虽然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频繁的咳嗽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当咳嗽来袭,除了遵医嘱、按时服药外,合理饮食同样至关重要。那么帮助止咳的食物有哪些呢? 1、梨:清热化痰的佳果 梨,自古以来就是推崇的止咳佳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钾、钙元素,性凉,生吃能缓解因上呼吸道所产生的咽喉干燥痒痛、干咳及烦渴等症状。特别是用梨搭配冰糖、川贝炖煮,不仅能清热化痰,还能润肺止咳,对于热性咳嗽尤为有效。 2、罗汉果:天然止咳药 罗汉果,被誉为“神仙果”,其药用价值极高。它不仅能止咳、化痰、润喉,还能利便、护肝、清肺、解热、提高免疫力。对于咽喉咳痰不止的情况,罗汉果是一剂良药。将其泡水或煮汤饮用,都能起到很好的止咳效果。 3、枇杷:润肺止咳的能手 枇杷,作为夏季的时令水果,不仅味道鲜美,更是润肺止咳的能手。它含
发布时间:2024-11-27
晚上睡觉时嘴巴发干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发布时间:2024-11-27
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宝妈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小儿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不仅让宝宝备受折磨,也让宝妈们忧心忡忡。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并伴有剧烈的瘙痒感。对于宝宝来说,这种不适感往往会让他们烦躁不安,甚至影响睡眠和食欲。那么,作为宝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帮助宝宝有效应对荨麻疹呢?
发布时间:2024-11-27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感到身体疲惫不堪,容易上火,同时体内湿气也偏重。湿气重与内火旺是中医理论中的两种常见体质问题,它们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皮肤油腻、口臭、便秘、体重增加、情绪波动等。幸运的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适当的运动,我们可以有效调理这两种体质问题,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饮食调理:清热祛湿是关键 1。增加清淡食物摄入 湿气重的人应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甜食和冷饮,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湿气。相反,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瓜果类(如西瓜、冬瓜、黄瓜)和豆类(如绿豆、红豆),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暑、利尿祛湿的功效。 2。多喝祛湿茶饮 一些中草药茶饮如薏米茶、茯苓茶、荷叶茶等,都是调理湿气的良好选择。它们不仅能促进体内湿气排出,还能帮助调节体内环境,减轻水肿现象。 3。均衡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 内火旺的人往往
发布时间:2024-11-27
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空气湿度的降低,手部湿疹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手部湿疹不仅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皮肤破裂和感染。对于患者而言,如何在冬季有效护理手部湿疹,减轻症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11-27
在美食的诱惑面前,我们时常难以自持,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得过饱,感觉胃部沉甸甸,甚至有些不适。这种“撑到了”的感觉不仅影响当下的舒适度,还可能对长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焦虑,采取一些科学而温和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不适感,促进消化。以下是一份吃太饱后的舒缓指南,帮助你从不适中恢复过来。
发布时间: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