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寒战时,不适宜采用物理降温来退热。发热体温上升期患儿会感到发冷或恶寒,出现寒战、皮肤苍白等现象,机体产热增加。此时进行物理降温,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加重发抖、寒战的症状,引起机体更明显的产热反应。 在患儿发热寒战时要注意保暖,改善发热患儿的舒适度,可适当为患儿添加衣物或盖上被子,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宜将患儿包裹太紧、太厚,可根据其发热状态增减衣物。患儿居住的环境温度也要适宜,调节室内温度,使患儿感觉温暖舒适为宜。
发布时间:2022-12-13
儿童发热可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温水外敷、温水浴及退热贴等。采用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或适当时间的温水浴,或减少穿着的衣物,均可以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也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发布时间:2022-12-13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以下物理降温措施用于退热治疗,包括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因为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通过冷却皮肤降温,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对抗物理降温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13
发现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尽快测量体温,建议采用电子体温计进行腋温测量。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 ℃,伴明显不适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药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口服,口服解热镇痛药后,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解热镇痛药使用后多在30~60 min体温开始下降,如果发现患儿持续嗜睡、精神反应差,或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寻求医师的帮助。
发布时间:2022-12-13
发热时饮食注意首先要多喝水,保证液体入量。发热时患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要多喝白开水,出汗多时还要在水中略加些盐,以补充丢失的盐分。 其次,发热会使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导致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疾病本身可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会出现电解质和热量摄入不足,因此除了多喝白开水以外还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如苹果、菜汤、大米粥、牛奶等,应少食多餐,以每日6~7次为宜。当发热,但病情不是很严重,没有严重呕吐和腹泻等情况时,不应过度忌口。 母乳喂养儿应少量多次哺喂,以免引起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粥、面条等;幼儿及较大年龄儿童发热期应给予流食、半流食或软食,宜清淡,不油腻,忌辛辣、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另外,退热后饮食不应恢复太快或急于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应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
发布时间:2022-12-13
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发热为机体针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从某种程度上说,发热对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是有益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3月龄的婴儿体温≥38 ℃、3~6月龄婴儿体温≥39 ℃时,严重细菌感染危险性增高。机体持续高热可能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而危及生命。
发布时间:2022-12-13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 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 有些高热患儿也可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此外,如果发热伴颈强直、前囟膨隆、意识水平下降、抽搐,甚至惊厥持续状态,往往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发布时间:2022-12-13
发热,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发布时间:2022-12-13
1、苹果(降低血脂)常见吃法:生吃、做成沙拉、苹果汁每天按时吃一个苹果能够充分缓解LDL的氧化进程。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来自于苹果皮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经常吃苹果能够改善肝脏的解毒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胆固醇与血脂水平。 2、燕麦(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常见吃法:燕麦粥、泡牛奶、米糊燕麦的营养更不用多说了,内含丰富的B葡聚糖与膳食纤维,不仅能够充分抑制住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对血脂的调节有很好的主动性。研究标明,燕麦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燕麦茵酰胺有助抗击炎症、预防而栓形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发布时间:2022-12-13
1:洋葱(抗动脉硬化)常见吃法:清炒或凉拌、洋葱炒牛肉、洋葱拌木耳洋葱内含有一种能让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不仅能够舒张血管,降低其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还可以提升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备着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效。 2、海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吃法:凉拌、海带炖猪脚、海带汤海带中蕴藏着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此类物质含有类似于。肝素的活性,既可以预防血栓,又可以降胆固醇、脂蛋白,从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发布时间: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