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睡得香?关于睡眠的三个误区,你应该知道
睡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大多数人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虽然睡眠与大家息息相关,但是很多人对于睡眠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今天我们聊一聊常见的三个睡眠误区。
误区一:打呼噜=睡得香
不少人认为打呼噜等于睡得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打呼噜,俗称“打鼾”,多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表现。除了打鼾,这种疾病还会表现出呼吸暂停以及白天嗜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会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等。若为情况较为严重,可出现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
误区二:睡前喝酒,睡得更好
不少人睡前喝完酒,感觉入睡更快,睡眠质量更好,一觉睡得天大亮。其实,并不建议这么做。虽然摄入酒精有助于更好地入睡,但是酒精会干扰整个睡眠状态。摄入酒精入睡人容易出现早醒、睡眠质量低、熟睡时间缩短等问题。简单来说,摄入酒精对整体睡眠质量并未有益处。
误区三:失眠≠失眠症
通常来说,失眠指的是失眠症状,有失眠症状不等同于失眠症。偶尔失眠,属于很正常的现象。而失眠症属于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困倦等。若以上症状每周出现3次,且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可初步判断为失眠症,建议及时接受相关治疗。
综上所述,关于睡眠的误区往往掩盖了真正的健康隐患。正确认识并纠正这些误区,对于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记住,打呼噜不等于睡得香,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睡前饮酒也不是助眠的良方。相反,我们应该关注睡眠的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让睡眠真正成为身体修复和充电的黄金时间。如有更多健康相关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李瑞斌医生将为您进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