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2个时段危险,3行为做不得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入冬后的寒冷季节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不仅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医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秋冬季)和3-4月(冬春季)。在这两个时段,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血压会出现波动,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热空气刺激,容易引发脑出血、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了解并警惕这两个危险时段,以及避免三种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行为,对于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秋冬季和冬春季这两个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秋冬季节切换时,气温骤升骤降,甚至反复不定,这种忽热忽冷的温度刺激容易导致中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急性心梗或脑卒中。而在冬春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人体血管也会逐渐扩张,但此时如果遭遇突然的气温下降,也会给血管带来极大的压力,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在这两个时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同时要加强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除了警惕这两个时段外,还要避免三种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行为。首先是晨起时的猛然起床。早晨人刚从“半休眠”状态苏醒,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如果此时猛然起床,容易导致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议晨起时先在床上活动一下身体,再慢慢起床。其次是过度用力排便。中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腔压力迅速升高,心脏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加大,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这类人群,建议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避免过度用力。后是长时间久坐不动。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肺栓塞等致命疾病。因此,建议中老年人要适当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除了避免上述三种危险行为外,预防心血管疾病还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减少对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同时,还要学会放松身心,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导致动脉硬化;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和血脂,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建议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吸烟和酗酒的危害,尽早戒烟限酒。如有更多健康相关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冯素莲医生将为您进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