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虽细,却是连接身体与大脑的 “枢纽”,也是全身保暖的 “薄弱点”,寒冷天气做好脖子保暖,能直接减少健康风险,维持身体温度平衡。 1. 脖子的 “关键角色”,决定保暖不能少 脖子是气管、食管的必经通道,负责呼吸与进食;同时布满丰富血管,这些血管直接为大脑供血、为全身调节体温。一旦脖子暴露在冷空气中,血管易收缩,不仅会打破全身温度平衡,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效率,为健康埋下隐患。 2. 脖子受寒,易诱发常见不适 寒冷刺激会直接刺激气管黏膜,引发气管痉挛,进而诱发感冒、咳嗽;血管收缩还可能降低身体抵抗力,让细菌、病毒更易入侵,增加发烧概率。尤其本身呼吸道敏感的人,脖子受寒后不适症状会更明显。 3. 3个实用方法,给脖子 “穿好防护衣” 选高领衣物:穿纯棉或羊毛材质的高领毛衣、打底衫,贴合颈部且保暖性强,避免冷风从领口灌入。 用围巾 / 围脖:外出时搭配柔软的围巾(优先选
发布时间:2025-10-17
白癜风复色针并非 “通用祛白药”,仅针对特定病情才能发挥辅助作用。它更适合白斑处于稳定期、面积较小,且经皮肤CT检查确认白斑下仍有黑色素细胞储备的患者。 北京国丹医院医生提醒:即便符合适用条件,复色针也需融入综合诊疗方案,比如搭配308光疗等方案激活黑色素细胞,同时做好防晒、保湿等基础护理,定期通过复查调整方案。临床中,单独用复色针的患者复色效率较低,而配合综合方案的患者效果更稳妥,切忌单一依赖复色针,需在正规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发布时间:2025-10-10
“学习工作累了多吃核桃”的说法靠谱吗?吃核桃到底能不能变聪明?医生介绍,其实“吃核桃能健脑”有一定道理,但没你想的那么神。核桃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细胞膜的构建、神经细胞功能的维持有帮助,有实验显示它可能对部分青少年的注意力有改善作用。 不过,千万别盲目信“多吃核桃就补脑变聪明”,大脑功能维持是复杂工程,需要多种营养素协同作用,单靠吃核桃很难显著提升脑力、缓解大脑疲劳;而且核桃热量不低,吃多了反而容易长胖。养生要科学,别被“一种食物治所有”带偏了。
发布时间:2025-10-07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1952年,该病首次在非洲东南部被发现,后播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病例,随后几年陆续有输入病例报告,部分输入病例在南方省份引起本地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咳嗽、打喷嚏、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触不会引起感染。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多为轻症,症状以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大部分人症状一周内会好转。
发布时间:2025-07-26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经典应用,指对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关节冷痛、体质虚寒等),在夏季阳气最盛、人体气血旺盛之时进行调理,通过扶助正气、祛除寒邪,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减轻症状的目的。其核心是“借天之阳气,补人体之阳气”,从根源改善虚寒体质,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如有更多健康相关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医院冯素莲医生将为您进一步解答。
发布时间:2025-07-26
感染(尤其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特别是点滴状银屑病。细菌感染可能激活异常的免疫反应。 心理压力与情绪波动:学业压力、家庭变化、社交困扰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孩子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 皮肤损伤(同形反应):蚊虫叮咬、擦伤、晒伤或过度搔抓,可能在受损皮肤处诱发新的银屑病皮损(医学称为Koebner现象)。 某些药物:如部分抗疟药、降压药、精神科用药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孩子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大家可以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医院李瑞斌医生。
发布时间:2025-07-26
三伏天的高温高湿如同“隐形枷锁”,而饮食、作息与运动的科学搭配,正是打开健康之门的密码。三者协同发力,能帮身体在酷暑中保持平衡。 饮食要遵循“清补兼顾”原则。早餐喝山药莲子粥,山药健脾、莲子养心,为一天注入温和能量;午餐加份苦瓜炒蛋,苦瓜清热解暑,鸡蛋补充优质蛋白,避免高温耗气;晚餐吃绿豆百合汤,绿豆利湿,百合润肺,搭配杂粮饭健脾养胃。忌过量食用冰饮凉菜,可将西瓜常温放置10分钟再吃,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作息需贴合“昼夜节律”。晨起后喝杯温水,配合叩齿36次,促进津液生成;午时小憩15-20分钟,不必深睡,闭目养神即可修复精力;夜晚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0分钟,加少许艾叶驱寒,泡脚后按揉涌泉穴,助于安神入眠。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为肝脏排毒提供充足时间。 运动要把握“温和适度”尺度。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重点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左右开弓似
发布时间:2025-07-19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湿气最重的时段,高温高湿如同“隐形负担”,易引发乏力、食欲差、失眠等不适。这场养生“战役”,需从防暑湿、护阳气、调作息三方面入手,才能安然度夏。 饮食上要打好“祛湿仗”。早餐可喝生姜红枣小米粥,生姜性温能散寒化湿,搭配小米健脾养胃;午餐加一道炒扁豆,其健脾化湿功效堪称“夏日良药”;晚餐喝冬瓜海带汤,冬瓜利尿、海带软坚,两者搭配能加速体内湿气排出。少吃生冷食物,冰饮会刺激脾胃阳气,导致湿邪滞留,可换成常温绿豆汤,加少许陈皮理气,避免寒凉伤胃。 作息需遵循“阴阳规律”。午时(11:00-13:00)阳气最盛,可闭目养神20分钟,不用深睡,只需静坐安神;傍晚气温稍降时,开窗通风15分钟,让新鲜空气置换室内湿热。夜间睡觉别整夜开空调,可开风扇摇头模式,搭配薄被盖住肚脐,防止风寒入侵。 运动要避开“高温锋芒”。选择清晨5:30-7:00或傍晚18:00-19:
发布时间:2025-07-19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承载着70%的免疫细胞,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维持着消化、免疫、代谢等重要功能,菌群失衡会引发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还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 不良饮食习惯是肠道健康的“大敌”。高油高脂、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也会扰乱肠道正常节律。想要呵护肠道,需规律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适当食用酸奶、发酵食品,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同样关键。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能增强肠道功能。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肠镜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肠道疾病。想了解更多健康防治知识,可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医院刘云涛医生。
发布时间:2025-07-01
随着夏季气温攀升,中暑风险显著增加。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引发的急症,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但当湿度大、通风差时,汗液蒸发受阻,热量蓄积,就易中暑。老人、儿童、户外工作者及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预防中暑,需避开11点至15点高温时段外出;外出穿戴防晒衣物,备好遮阳伞、墨镜;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饮用含酒精、高糖饮品。 若出现头晕、口渴、多汗等先兆中暑症状,应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湿毛巾冷敷降温;轻症中暑者可饮用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一旦发现意识模糊、抽搐等重症中暑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期间,用湿床单包裹患者或置于冷水浴盆,快速降温。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大家可以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医院林华医生。
发布时间: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