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管理 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奶酪也可帮助消化; 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成年人的每天摄入量应为25~35g,不宜突然摄入较多,可能导致腹胀和嗳气。 高纤维的水果如树莓、梨、带皮的苹果、香蕉、橘子、草莓等。 高纤维的蔬菜如豌豆、西蓝花、萝卜、土豆、甜玉米等。 高纤维的粗粮如麦麸、藜麦、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 多运动可以帮助增加肠道肌肉的活动,对于卧床、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益处更大。 排便习惯不要抑制便意,如厕时不用着急,但应避免时间过长,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外界因素干扰。 可有意识的训练排便规律,比如餐后的20~30分钟。 多饮水尽量选择温水。如平日里饮水不多,可咨询医生饮用什么液体可补充体内水分。 缓解压力通过深呼吸、心理意象或药物帮助缓解压力,减轻便秘症状。
发布时间:2023-01-06
消化系统症状下腹胀痛、食欲减退、肛门疼痛、肛裂、便血等局部症状。 消化系统以外症状疲乏无力、头晕、烦躁、失眠、焦虑等全身症状。
发布时间:2023-01-06
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小于3次。粪便干燥或结块,如羊粪。排便困难,如排便时间长、排便时感觉有阻碍、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需手按腹部帮助排便等。儿童便秘时,除以上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行为举止的变化,如由于惧怕排便疼痛而抱紧自己的臀部,来抑制排便行为,也可能出现腹泻样的粪便。
发布时间:2023-01-06
个人因素平时工作或生活压力大,饮水量不足,尤其是年龄大的女性、怀孕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如:外出旅游、住院等;婴儿由奶粉向固体食物过渡时;儿童在开始学校生活时等。
发布时间:2023-01-06
怀孕时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构造、以及补铁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首先还是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如增加纤维和水分的摄入,适量运动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调整生活方式无效,医生会酌情给予通便药物治疗(如乳果糖)。需注意的是,便秘孕妇在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排便,以免发生早产、流产等不良后果。
发布时间:2023-01-06
首先,偶尔发生的便秘很常见,无需担心。如果便秘持续时间超过了12周,应首先调整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粗粮的摄入,多喝水并保持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抑制便意,如厕时不玩手机、看书等; 如果长时间未排便时,可能会有粪便嵌塞的情况,医生会先使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灌肠,之后再根据情况选择通便药物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也可短期、间断性使用比沙可啶。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23-01-06
如果宝宝排便时看上去很不舒服,或者粪便硬度大,甚至有血便或黑便,或者5~10天内未曾排便,建议尽早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相关问题。如果宝宝在喂食奶粉,可以与医生沟通后换一种品牌的奶粉,并在宝宝的饮食中增加一点点果汁,如梅子汁或梨汁,对宝宝的便秘会有缓解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3-01-06
应多吃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高纤维的水果主要包括树莓、梨、带皮的苹果、香蕉、橘子和草莓等;富含纤维的蔬菜有豌豆、西兰花、萝卜、土豆、甜玉米等。同时,还建议食用粗粮,如麦麸、藜麦、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此外,日常中可食用坚果类帮助缓解便秘,包括杏仁、开心果和葵花籽等。
发布时间:2023-01-06
根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可分为: 器质型便秘:指因直肠、肛门病变等肠道疾病,以及因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肠道外疾病,以及使用一些导致便秘的药物等所引起的便秘。功能型便秘:不存在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指主要因不良生活习惯如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及精神压力等引起的便秘。 根据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 排便障碍型便秘:指由于盆底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协调运动障碍,导致粪便堆积于直肠内而不能顺利从肛门排出。慢传输型便秘: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 混合型便秘:兼具以上两型的原因和特点。
发布时间:2023-01-06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偶尔发生便秘是常见现象,当便秘持续>12周则为慢性便秘。便秘的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也可使用泻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发布时间: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