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吃鸡蛋的方法,既能帮你控制血糖,还有营养,看看你吃对了吗?
鸡蛋,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不管是4-5个月的婴儿、年过百岁的老人,还是糖尿病病友,鸡蛋都被认为是很好的「补品」。
鸡蛋虽然很便宜,但却是食物中少有的「全营养食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鸡蛋吃对了,还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有助于血糖控制。
那么,糖友可以吃几个鸡蛋?鸡蛋怎么吃,才有利于控糖呢?
鸡蛋有助控糖的3大理由蛋白质、维生素D和胆碱
研究发现,每天吃适量鸡蛋的人,空腹血糖受损的风险降低。
出现这种情况,与鸡蛋中的3大营养成分有关[1]:
1。蛋白质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营养素,可帮助维持肌肉、骨骼、免疫系统和激素等功能。
蛋白质消化慢,可使血糖缓慢上升;蛋白质还能延缓食物的胃排空速度,降低食物在小肠的吸收率,一餐中适量的蛋白质食物摄入,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2。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
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维生素D还能抑制升糖激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维生素D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和代谢,对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都有预防作用。
3。胆碱
胆碱可维持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胆碱能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胆碱有助于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堆积,对控制体重有益,还能预防糖尿病。
此外,胆碱也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周吃≥5个鸡蛋患糖尿病风险降低28%
有研究招募了2349名参与者,根据不同的鸡蛋摄入量将参与者分成3组:每周不超过0。5个,每周0。5-5个,每周5个或更多[1],结果表明:
与每周不超过0。5个鸡蛋的参与者相比,每周5个或更多鸡蛋的参与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28%[1]。
另外,中国慢性病1项前瞻性研究表明:经过9年随访发现,每周吃5个左右鸡蛋的人群比每周吃2个或2个以下鸡蛋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11%[2]。
中国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4],对于健康人而言有时吃2-3个也没事,但对于血糖高、血脂异常的人,每天吃鸡蛋不超过1个。
注意:鸡蛋须煮熟吃,煮、蒸、炖都可以,切记不要生吃。尽量不要油煎或油炸,油煎或油炸会增加脂肪和能量。
糖友注意避雷食用鸡蛋的3个误区
误区一:早餐只吃鸡蛋
有人早餐只吃2个鸡蛋,这样是不行的。早餐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25%-30%,约750-900千卡,而2个鸡蛋提供只占应摄入量的18。4%-22%。而且由于能量供给不足,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就会被用来弥补能量。
误区二:豆浆冲鸡蛋
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需高温破坏,否则会影响豆浆蛋白质消化。蛋黄含生物素,生蛋白含抗生物素蛋白,两者结合会影响营养吸收。
误区三:食用臭蛋
霉菌侵入蛋内,导致蛋液腐败。臭蛋经烹调后仍含有害物质,食之可能中毒。胺类和亚硝酸盐可形成亚硝酸胺,易诱发癌症。糖友尽量不要吃。想了解更多健康防治知识,可点击在线咨询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李瑞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