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饮水以充分稀释尿液,防止尿液浓缩导致钙盐沉积形成结石。 2.通过食物补钙是首选,如奶制品、豆腐、豆浆、大豆、牡蛎、核桃、杏仁、虾皮等。 3.肾结石患者要尽量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土豆、茭白等蔬菜,食用之前用沸水焯一下可以降低草酸含量。 4.可以增加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如西瓜、香瓜、橙子、桃子、葡萄、香蕉、绿叶蔬菜、种子、坚果等。研究表明,体内镁和钾的不足可能是增加肾结石风险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3-02-19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各种生物活性成分,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白色血液”。其中矿物质含量为0.7%~0.75%,100毫升牛乳中含钙110毫克,为人乳含钙量的3倍,且吸收率很高,是日常生活中钙的良好来源。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钙每日推荐摄入量(RNI)为800毫克,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达1000~1200毫克。 正常市面上的一盒250毫升的纯牛奶约含有260毫克钙,所以一天一盒牛奶根本不会导致钙摄入量超标。因此,我们正常人喝牛奶只要一天不超过800~1000毫升,一般都不容易因钙摄入过量而患肾结石。
发布时间:2023-02-19
1.饮食清淡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吃饭不要过饱,少吃肥腻油炸食品和甜食,少饮酒或不饮酒,从而减轻脾胃负担,增强脾胃运化能力,避免或减少湿邪的产生。 祛除湿邪的食疗方法很多,主要体现了健脾益气、疏理气机和温阳化气三个原则。健脾益气可以使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从而从根本上调治湿气。疏理气机可以使全身经络通畅,有利于湿气的祛除,就像道路通畅则车辆不易拥堵一样。温阳化气就是食用一些温性的食材以加快湿气的发散,譬如一锅凉水,如果锅下无火,则水无法蒸发为气而散发。医圣张仲景有句名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红豆薏苡仁粥是流传甚广的祛湿食疗方,但是很多人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薏苡仁生用性质偏寒,长期服用容易伤脾。可以用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小火炒至微黄色则性质转温)、赤小豆、陈皮、生姜各适量,加水浸泡两小时,用豆浆机或破壁机等打成糊状饮用,有健脾理气温阳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医认为,湿性具有重浊、黏滞、易伤阳气等特点。湿性重浊在临床症状上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健康舌头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舌面上有一层轻薄的白苔,而湿气重的人通常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舌体边缘呈锯齿状。第二,常有食欲下降、胸闷腹胀、恶心等症状,觉得食物不香甜,吃不出菜肴原有的味道。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体内的湿气伤及脾,使脾吸收饮食精微的功能降低,不能正常运化而产生。第三,全身困重发沉,感觉睡不够或睡后不解乏,整天无精打采,懒得动弹。有些人会表现为“头重如裹”,感觉整个头部裹着东西,或像戴了一顶帽子,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因于湿,首如裹”。第四,大便溏稀且黏,易黏马桶,排便不爽,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第五,毛发和面部容易出油或面部易长痘,一觉醒来,面部发光发亮,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成缕。第六,其他诸如眼睛分泌物增多、小便淋浊不利、皮肤湿疹等,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湿性黏滞是说湿邪容
发布时间:2023-02-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贪凉饮冷、过食油腻甘甜食物的情况越来越多,进而使人脾气受损、脾阳不振,导致水湿的代谢、输布异常,体内湿气停聚,造成许多病症。本文对湿邪的产生原因、性质和临床常见症状进行综合论述,并从饮食、运动、起居等角度介绍防治湿邪的一些方法。 湿邪产生的原因 湿气是长夏主气,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属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湿有内湿、外湿之别,其产生原因不同。 内湿:若饮食不加节制,或嗜食甘甜,或过量饮酒,或饥饱无常,或贪凉饮冷,脾胃就易受到损伤,导致水液运化、代谢和输布功能失常,湿从内生,聚为湿邪。《黄帝内经》里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外湿:长期阴雨天气,或久居潮湿之地,或常冒雨涉水、水中作业、汗后湿衣未及时更换等,都可能使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产生湿邪。此为外湿。 生活中,内湿与外湿在生成的过程中还常相互影响,比
发布时间:2023-02-15
避免吸烟:过量吸烟不仅仅是肺结节的诱因,更是肺癌的“帮凶”,对我们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积极治疗:积极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部炎症、肺结核、肺部瘢痕病灶、尘肺等。 生活习性: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定期体检:需要强调的是,每年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发布时间:2023-02-12
“闪腰”又叫做急性腰部扭伤。当直着膝盖、弯腰提重物时,不能有效发挥髋、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腰背筋膜、肌肉、韧带往往因负担过重而受伤,也对腰椎不利。 建议:提重物时屈膝下蹲,物体尽量靠近自己身体,脊柱保持垂直,用腿部力量支撑身体缓慢站起,避免突然用力。闪腰后好躺硬床上休息,可配合按摩、针灸等治疗。
发布时间:2023-02-10
趴在桌上睡觉,醒来时发现手脚发麻,头晕脑胀,脸上印下痕迹,疲劳感并没有减轻。有背痛或颈痛的人尤其不能趴着睡,颈椎保持生理弧度,可能导致颈椎问题,会加重病情。 建议:午睡好平躺,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可以坐在椅子上,在腰后垫个垫子,身体微微往后仰,简单休息一会儿即可。
发布时间:2023-02-10
有人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一边歪头打电话,一边工作。颈椎向一侧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和过度疲劳,造成脖子酸胀、疼痛,埋下颈椎病的隐患。 建议:接电话时好手持电话,每隔几分钟双手交替,避免一侧肌肉过度紧绷。
发布时间:2023-02-10
低头使用手机时,颈椎承受更重的头部重量,肩颈过度紧绷,腰椎负担加大。成为“低头族”后,仅需短短几年,肩颈肌肉酸痛、腰酸背痛、颈椎病等就会找上门来。 建议:低头看手机不超 15分钟,手机与视线齐平或稍低,头部直立,不含胸驼背。
发布时间: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