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饮食过量可能得脂肪肝,其实,吃得偏、吃得少,也可能得脂肪肝。如果偏食,每天只吃种类有限的食物,如每天只吃面包、薯条、方便面,饮食中淀粉和糖的含量太高,但又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我们都知道,过多的淀粉和糖在机体利用不了的时候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低蛋白饮食可使体内许多必需氨基酸和参与肝脏代谢的胆碱、卵磷脂缺乏,这些物质都是合成载脂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如果长期缺乏,机体就无法制造负责运输脂肪的载脂蛋白,肝脏里的脂肪也无法坐上载脂蛋白“船”离开肝脏。这些脂肪在肝脏里堆积起来,就形成了脂肪肝。 而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就会将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动用起来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肝脏摄取脂肪酸的量取决于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的量,所以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也可引发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3-01-09
脂肪肝的发生主要是与我们目前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长期大量的高脂饮食的摄入、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饮酒、药物的摄入,都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所以,生活中您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如发现有脂肪肝,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找出病因,因病施治。 我们从病因分析,肥胖、代谢综合征、过量酒精摄入、病毒性肝炎等都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绝大部分患者可能都属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考虑到不同病因所致脂肪肝的处理原则存在差异,建议首次发现脂肪肝的患者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进行规范诊疗。 在明确脂肪肝的诊断、进行病因和疾病所处阶段的分析后,医生会帮患者制定系统的治疗处方。比如酒精性脂肪肝的核心原则是“戒酒”;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必须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减重多动,一般还会建议患者同时治疗合并症,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其他相关代谢紊乱。必要时,应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3-01-09
1.下蹲练习 下蹲运动是老年人防止运动损伤、保持腿部和腰部力量的比较好的运动方式。 下蹲运动的操作方法:取站立位,将双腿略分开,与肩同宽,使后背保持挺直,缓缓下蹲,直至大腿与地板平行,然后慢慢起身,可连续做10次。 2.单腿站立 老年人常做平衡练习,有防止摔跌和脚踝扭伤的作用。单腿独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平衡练习,其操作方法:单腿站立20秒钟,再换另一条腿进行练习,每天练习数次。在练习单腿站立一段时间后,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境下尝试闭着眼练习。 3.跟腱保护练习 研究发现,跟腱损伤是老年跑步者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为了保护跟腱,老年人应经常拉伸跟腱,拉伸跟腱的方法:靠墙站立,将一条腿向后伸展(应使脚跟着地),使跟腱保持被拉伸的状态30秒左右,将双腿的膝关节慢慢弯曲,再保持此状态30秒左右,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的动作。 4.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腱及韧带中所含的水分
发布时间:2023-01-09
老年人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功能有所降低,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容易疲劳,运动后恢复较慢。因此老年人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按照个人情况进行系统性锻炼。 1.全面、定期检查 了解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一阶段后的健康状况、疾病变化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特别要注意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变化,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2.低强度、短时间 选择运动时间不过长、强度不太大的全身性体育活动。活动应包括各个关节的肌群,动作要有节奏,速度宜稍缓慢。用2周时间观察其反应,可能会有几天的肌肉疼痛、劳累等反应,但可很快消失。适应后再小幅度增加运动量,再经过一段适应期,呈波浪式渐进,不要追求直线增加运动量。老年人不宜做举重、快跑等快速度、重体力的活动。 3.有规律、持之以恒 每周至少参加3次,当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性运动后,增加强度,将运动心率保持在110次/分,可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达到效果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3-01-09
1.心血管系统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仍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体育锻炼使心肌纤维增粗有力,冠状动脉供血量增多,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改善,增强心功能。6个月锻炼可使摄氧量提高20%。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储备功能在30岁之后开始退化,60岁后退化明显。3个重要的变化是:肺泡体积增大、弹性降低、呼吸肌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影响氧的运输和交换。经常运动使呼吸肌强壮有力,保持肺组织弹性及胸廓的活动度,保持和增强通气量和换气功能,减少老年肺气肿的发生,膈肌活动度也明显增大。 3.肌肉和骨骼系统 人的肌力在25岁到30岁时好,以后缓慢下降。40岁以后下降加快,65岁时下降20%。 老年人经过锻炼,仍可使肌肉的适应性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得以改善,并延缓肌肉萎缩,延缓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过程。老年人容易发生骨
发布时间:2023-01-09
1.蛋白质过敏 食物中90%的过敏原是蛋白质,理论上,任何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均可导致过敏,但是只有分子量足够大、能诱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才是潜在的过敏原。蛋类食物、牛奶过敏多发生于儿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过敏的发生,如将牛奶加热后可消除牛奶过敏原乳清蛋白,鸡蛋煮熟也可降低过敏发生。若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2.乳糖不耐受 婴幼儿或一些老年人群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食用奶及奶制品会出现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可选择除奶类以外其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禽肉、畜瘦肉、蛋类等。 3.生物素缺乏及蛋类导致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生物素也是一种维生素,缺乏会出现毛发变细、失去光泽、皮肤干燥、鳞片状皮炎、红色皮疹等改变,因鸡蛋蛋清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长期生食鸡蛋或未煮熟的鸡蛋会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利用,导致生物素缺乏。 未充分烧熟煮透的鸡蛋也是导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因此,煮熟、
发布时间:2023-01-09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补充优质蛋白质可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营养不良、贫血等因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 孕妇、乳母同样蛋白质需求量大,有利于母体内胎儿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发育分化,也可使乳母维持正常的泌乳量,提高乳母和婴幼儿的免疫力。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下降,每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利于维持机体正氮平衡,对预防消瘦、肌少症、贫血、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也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患有肾脏疾病、肝功能异常人群以及苯丙酮尿症患儿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时,应在专业的内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
发布时间:2023-01-09
1.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质含量在36%至40%之间,每100克大豆蛋白质含量在35.0克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豆腐干、豆腐脑、豆浆都是大豆蛋白来源的不错选择。 2.蛋类蛋白 蛋类含蛋白质含量为11%至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蛋类卵清和卵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其总体氨基酸组成比较均衡,因其烹饪较为简单,蒸、煮、煎、炒、炖均可,老少皆宜,是日常膳食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常作为参考蛋白质,来评价其他食物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构成情况。 3.奶类蛋白 奶类(牛奶)蛋白质含量在3.0%至3.5%,每升牛乳蛋白质含量在30克左右。因其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是机体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鸡蛋蛋白一样,常被作为参考蛋白质。 4.肉类蛋白 肉类蛋白主要是指禽、畜和鱼的肌肉部分。新鲜鸡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5%至22%,
发布时间:2023-01-09
“冬季养生应以‘藏’为本,以‘无扰乎阳’为原则。”日常起居应注意“去寒就温”。注重衣着方面的保暖,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尤其应避免腰部受到寒气侵蚀。但穿着保暖也要有度,不能过于厚重,出汗太多也会损伤阳气。经常晒太阳,特别是多晒背部,对补益身体的“阳气”大有益处。还要加强脚部保暖,穿厚袜子和鞋底厚的鞋子,坚持每天用热水洗脚。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少熬夜,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饮食方面,阳虚体质者可适度食用羊肉等补肾温阳的食物。白菜、萝卜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白萝卜还能降气、化痰、消食,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者可适当多吃一些。另外,冬季饮食还强调“勿多食咸味,减咸以养心气”。冬季气候寒冷,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加重,此时要注意适当减少咸味食物的摄入。 冬季运动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冬季运动讲究动静结合,不宜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
发布时间:2023-01-09
对于准备进行心电图的人,可以根据医生或导医台护士的指导,选择心内科、心外科、体检科等科室进行就诊。在进行心电图前,需要在饮食、行为等方面加强注意。 一般来说,在检查前饮食上,需要清淡饮食,无需空腹。对于有吸烟、酗酒等嗜好的人,需要在检查前3天内避免接触烟酒,同时要避免接触一切会影响检查结果的物质和药物。具体准备事项,可以提前咨询相关医生,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准备。
发布时间: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