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尤其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时,由于心室无整体收缩能力,心脏射血等功能丧失,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常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死亡。 如采用除颤器,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通过心脏,能消除某些心律失常,可使心律恢复正常,从而使上述心脏疾病患者得到抢救和治疗。 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心脏除颤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是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持续时间是4~10毫秒(ms),电能在40~400焦耳(J),能完成电击复律,即除颤。
发布时间:2023-01-09
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对于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是很重要的步骤之一。 除颤仪主要由监护部分、电复律机、电极板、电池等部分构成。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
发布时间:2023-01-09
单纯性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往往是可以逆转的,减重与运动就是有效的方法。平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均衡营养,更不要盲目减肥或追求快速减肥。 推荐游泳、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每周三至五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量控制在运动时心率次数达到“170减去年龄”,持续30分钟以上。同时运动所致的疲劳感于运动后20分钟内消失,说明运动是合适的。 1.饮食要定量,结构要合理。严格控制饮食的日热量,并控制晚餐占每日总摄入量的30%以内。减少食物中高脂、高糖食物摄入。 2.少吃重口味食物,比如过咸、过辣的食物。 3.吃有利于减肥的食物,比如地中海饮食,食物安排多样,尽量采用粗加工食物代替精细加工食物。 4.不推荐完全素食主义。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少,而体脂分解过多,导致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转运障碍。 5.如果脂肪肝患者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阶段,非常容易出现体重和白蛋白下降,并且有不易纠正
发布时间:2023-01-09
我们都知道饮食过量可能得脂肪肝,其实,吃得偏、吃得少,也可能得脂肪肝。如果偏食,每天只吃种类有限的食物,如每天只吃面包、薯条、方便面,饮食中淀粉和糖的含量太高,但又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我们都知道,过多的淀粉和糖在机体利用不了的时候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低蛋白饮食可使体内许多必需氨基酸和参与肝脏代谢的胆碱、卵磷脂缺乏,这些物质都是合成载脂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如果长期缺乏,机体就无法制造负责运输脂肪的载脂蛋白,肝脏里的脂肪也无法坐上载脂蛋白“船”离开肝脏。这些脂肪在肝脏里堆积起来,就形成了脂肪肝。 而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就会将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动用起来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肝脏摄取脂肪酸的量取决于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的量,所以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也可引发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3-01-09
脂肪肝的发生主要是与我们目前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长期大量的高脂饮食的摄入、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饮酒、药物的摄入,都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所以,生活中您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如发现有脂肪肝,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找出病因,因病施治。 我们从病因分析,肥胖、代谢综合征、过量酒精摄入、病毒性肝炎等都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绝大部分患者可能都属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考虑到不同病因所致脂肪肝的处理原则存在差异,建议首次发现脂肪肝的患者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进行规范诊疗。 在明确脂肪肝的诊断、进行病因和疾病所处阶段的分析后,医生会帮患者制定系统的治疗处方。比如酒精性脂肪肝的核心原则是“戒酒”;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必须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减重多动,一般还会建议患者同时治疗合并症,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其他相关代谢紊乱。必要时,应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3-01-09
1.下蹲练习 下蹲运动是老年人防止运动损伤、保持腿部和腰部力量的比较好的运动方式。 下蹲运动的操作方法:取站立位,将双腿略分开,与肩同宽,使后背保持挺直,缓缓下蹲,直至大腿与地板平行,然后慢慢起身,可连续做10次。 2.单腿站立 老年人常做平衡练习,有防止摔跌和脚踝扭伤的作用。单腿独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平衡练习,其操作方法:单腿站立20秒钟,再换另一条腿进行练习,每天练习数次。在练习单腿站立一段时间后,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境下尝试闭着眼练习。 3.跟腱保护练习 研究发现,跟腱损伤是老年跑步者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为了保护跟腱,老年人应经常拉伸跟腱,拉伸跟腱的方法:靠墙站立,将一条腿向后伸展(应使脚跟着地),使跟腱保持被拉伸的状态30秒左右,将双腿的膝关节慢慢弯曲,再保持此状态30秒左右,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的动作。 4.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腱及韧带中所含的水分
发布时间:2023-01-09
老年人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功能有所降低,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容易疲劳,运动后恢复较慢。因此老年人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按照个人情况进行系统性锻炼。 1.全面、定期检查 了解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一阶段后的健康状况、疾病变化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特别要注意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变化,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2.低强度、短时间 选择运动时间不过长、强度不太大的全身性体育活动。活动应包括各个关节的肌群,动作要有节奏,速度宜稍缓慢。用2周时间观察其反应,可能会有几天的肌肉疼痛、劳累等反应,但可很快消失。适应后再小幅度增加运动量,再经过一段适应期,呈波浪式渐进,不要追求直线增加运动量。老年人不宜做举重、快跑等快速度、重体力的活动。 3.有规律、持之以恒 每周至少参加3次,当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性运动后,增加强度,将运动心率保持在110次/分,可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达到效果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3-01-09
1.心血管系统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仍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体育锻炼使心肌纤维增粗有力,冠状动脉供血量增多,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改善,增强心功能。6个月锻炼可使摄氧量提高20%。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储备功能在30岁之后开始退化,60岁后退化明显。3个重要的变化是:肺泡体积增大、弹性降低、呼吸肌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影响氧的运输和交换。经常运动使呼吸肌强壮有力,保持肺组织弹性及胸廓的活动度,保持和增强通气量和换气功能,减少老年肺气肿的发生,膈肌活动度也明显增大。 3.肌肉和骨骼系统 人的肌力在25岁到30岁时好,以后缓慢下降。40岁以后下降加快,65岁时下降20%。 老年人经过锻炼,仍可使肌肉的适应性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得以改善,并延缓肌肉萎缩,延缓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过程。老年人容易发生骨
发布时间:2023-01-09
1.蛋白质过敏 食物中90%的过敏原是蛋白质,理论上,任何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均可导致过敏,但是只有分子量足够大、能诱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才是潜在的过敏原。蛋类食物、牛奶过敏多发生于儿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过敏的发生,如将牛奶加热后可消除牛奶过敏原乳清蛋白,鸡蛋煮熟也可降低过敏发生。若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2.乳糖不耐受 婴幼儿或一些老年人群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食用奶及奶制品会出现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可选择除奶类以外其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禽肉、畜瘦肉、蛋类等。 3.生物素缺乏及蛋类导致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生物素也是一种维生素,缺乏会出现毛发变细、失去光泽、皮肤干燥、鳞片状皮炎、红色皮疹等改变,因鸡蛋蛋清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长期生食鸡蛋或未煮熟的鸡蛋会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利用,导致生物素缺乏。 未充分烧熟煮透的鸡蛋也是导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因此,煮熟、
发布时间:2023-01-09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补充优质蛋白质可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营养不良、贫血等因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 孕妇、乳母同样蛋白质需求量大,有利于母体内胎儿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发育分化,也可使乳母维持正常的泌乳量,提高乳母和婴幼儿的免疫力。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下降,每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利于维持机体正氮平衡,对预防消瘦、肌少症、贫血、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也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患有肾脏疾病、肝功能异常人群以及苯丙酮尿症患儿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时,应在专业的内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
发布时间: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