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药性。而温和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兰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面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发布时间:2022-12-02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 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个办法,至今沿用,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推论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起初是由口尝而得,所以习惯上都是按照这个认识过程,先标味后标性。古时不能从化学成分方面来解释药物的滋味,但是很重视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从实践中探索其客观规律。 但是从部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关系获得的初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合现象,口尝的滋味不足以说明或概括更多药物的医疗作用,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味的概念,也就发展成为实际表示药物性能的标志之一,而不仅仅表示真实的滋味了。
发布时间:2022-12-02
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治疗作用,乃是因为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现代我们知道这是基于各种药物所含有的某些活性物质及其相应的若干药理作用。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主要有性、味、作用部位(归经)、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补和泻及有毒、无毒等,统称为药物的性能。 药物性能的认识和论定,是在长期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的各种医疗作用加以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并以阴阳、脏腑、经络、治疗法则等医学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02
管理糖尿病,血糖监测是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患者在日常经常测空腹血糖,但从来不测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患者空腹血糖常常不高,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但不少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因为忽视了餐后血糖监测,从而导致长期高糖生活,影响疾病控制。
发布时间:2022-12-02
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用针灸治疗疾病。那么,哪些人不适合扎针灸?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发布时间:2022-12-02
用姜入药,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这三者作用类似,却也略有差异。虽都是温性,但其功效程度及作用位置不尽相同。 生姜: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还可解鱼蟹毒。 干姜: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常用于院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俗语说“姜是老的辣'一点不假。 炮姜:炮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阳虚失血,吐妞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治疗痛经多用炮姜。
发布时间:2022-12-01
四气五味之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特性,亦称四性。实际上又常分两大类,即寒凉与温热。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另外,介于两类之间,其寒热偏性不甚明显,属于平性药(食),称其平性是相对而言,未超出四气的范围。平性药食在药膳中广泛使用。 四气五味之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气味不明显者为淡味。五味首先来源于口尝,是药物食物真实滋味的反映。其次来源于临床实践。食物或药物均有“五味”特性:一、具有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二、具有效能特点, “辛甘淡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
发布时间:2022-12-01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或者在食材中加入特定的中药材,将其进行合理的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成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具有养生、保健、治疗作用并适用于相应的人群。那么,中医常说的药食同源你了解多少呢?
发布时间:2022-12-01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常用的拔罐方法有以下几种:
发布时间:2022-11-29
1、煎煮中药的器具:煎煮中药的时候建议使用砂锅、不锈钢锅、搪瓷锅、陶瓷锅或者铝合金锅、电锅也行。但一定不要用铁锅。 2、煎药加多少水合适:一般来说煎药加水为药物重量的5—10倍,个别的可达20倍如胖大海,不同的药物吸水量不一样,煎煮质地松散的花、叶、全草吸水量大就要比正常标准加水略多,矿物、贝壳类药吸水量少就要比标准用水少些。根据传统经验:第一煎加水以将药物放置煎药锅内超过药物表面的3-5厘米为宜,第二煎加水以超过药物表面的1—2厘米为宜。 3、煎药火候及时间:煎药开始用武火煎至微沸再调为文火,这时才开始计算煎药时间,解表药头煎10-15分钟,不做二煎;滋补药头煎30-40分,二煎20-30分;一般性药物头煎20-25分,就可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二煎15-20分钟,就可把药物的难溶成分煎出来了。
发布时间:2022-11-29